第 566 期 2014-08-15

研究發展
新穎癌症治療法之研發
Development of novel cancer treatment

抗癌藥物(anticancer drug)進入人體後,通常會分布到腫瘤組織(cancer tissue)及全身其他的位置,如毛髮黏膜細胞、造血細胞和生殖細胞,因而造成損害。抗癌藥物傳輸系統能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並可減少用藥劑量,降低抗癌藥物的毒性副作用。因此持續開發新的藥物傳輸與辨識系統亦是藥物研發上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目前傳輸系統的抗腫瘤藥物最熱門發展的題目有:〈更多內容〉
《文/圖: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鄒倫助研究員》

人事動態
本院副院長余幸司博士到任
Dr. Hsin-Su Yu has been appointed as Vice President

余幸司博士經本院董事會聘為副院長一職,於8月1日上任並擔任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余副院長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1973年擔任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1975年赴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同時於該校附屬病院皮膚科擔任醫師,隨後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擔任皮膚科研究員,1984年榮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Fogarty研究員獎學金而於洛克斐勒大學研究皮膚科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余副院長返台後擔任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皮膚學科副教授,期間歷經醫學技術學系主任、實驗診斷學主任、醫學系及學士後醫學系主任、醫學研究所所長、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及台灣大學醫學院皮膚學科主任等多項要職,並於2006年獲聘為高雄醫學大學校長(2006年至2012年),行政管理經驗豐富。〈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秘書室賴瑨萱》

院務紀事
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舉辦「全國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暨高中職教師產業世界與生涯輔導研習」紀實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 organizes lectures and workshop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近期台灣發生多起環境汙染及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人心惶惶,若能在學校課程加入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的基本概念,增強學生對於毒物學與健康風險評估的瞭解,從校園開始紮根,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2013年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簡稱環毒中心)和生物學科中心舉辦一場生物種子教師之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研習課程,教師們也支持將毒物學相關內容納入未來12年國教課綱。2014年3月28日及29日環毒中心再度與生物學科中心合作舉辦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研習與工作坊,並將授課對象擴展到化學科、生命教育科、家政科、健康與護理科。其中參與的家政科種子教師認為此議題對家政科教學非常有助益,因此環毒中心和家政學科中心合作,於2014年7月29日及30日舉辦「全國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暨高中職教師產業世界與生涯輔導研習」,和3月底的工作坊相同,第一天為課程研習,之後14位家政種子教師分組編寫教案,第二天進行教案發表。此次課程邀請到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劉興華教授、本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慧諴研究員、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蔡淑貞組長、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劉宗榮教授蒞臨授課,教案發表則請環毒中心林嬪嬪副主任與陳慧諴研究員進行教案講評。〈更多內容〉
《文/審校: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徐如欣研究助理/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林嬪嬪副主任、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慧諴研究員》

健康知識
擊退食物中毒:炎炎夏日,注意飲食安全
Fight off food poisoning - Food safety for warmer weather

許多人喜歡在夏季到戶外野餐、聚會,並且大啖美食,但在高溫的環境下,飲食很可能會增加生病的機會;因此,需瞭解如何適當地處理食物,才能避免食物中毒。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7月份的健康通訊呼籲民眾,正值炎炎夏日,在溫暖的氣候環境中,更要注意食物的保鮮與存放,以防止食源性疾病。

如果吃的食物中含有某些微生物或其產生的毒素,則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也就是說很可能直接將毒素吞食下肚而患病,也很可能因為微生物進入腸道且開始繁殖而導致生病。根據資料顯示,每年大約有1/6美國人因食物污染而患病,大多數食源性疾病是突發的且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有時候食物中毒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編譯;圖:編輯中心趙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