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六十年裡,我們見證了自然和人為環境的改變。在此同時,慢性疾病和癌症也顯著地增加,但其原因不明,病因仍有待確定。其中,氣喘及過敏性疾病的罹患率增加尤其明顯,一直是台灣重要的醫學、公共衛生與經濟問題。基因遺傳本身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盛行率變化的原因,而環境的變遷,加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可能與疾病盛行率及嚴重度增加有關。尤其是無所不在的環境汙染物質,例如多環芳香烴、重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環境荷爾蒙等,這些汙染物質在長期暴露後可能誘導和加劇了疾病的表現。在台灣,尤其在不肖廠商的推波助瀾下,特別突顯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其中的機制不明且因果關係不易建立,而相關的研究往往分散而零碎,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及爭議性。因此,有效整合臨床、流行病學、環境和基礎研究,建立實證基礎是迫切需要且刻不容緩的議題。〈更多內容〉
《文/圖: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黃嘯谷特聘研究員》
本院與交通大學因地理位置相近,為善用資源提升雙方教學合作及學術研究,並就論文研究共同指導學生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自2013年開始,本院與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積極討論成立共同合作學程,預計自2015年起招收碩士班研究生,並由雙方師資共同指導論文研究。
2014年9月9日本院與交通大學召開論文共同指導推動委員會,負責規劃招生、課程、舉辦研討會及其他相關事務,會中並討論104學年度招生簡章、時程及未來合作之方向。2014年10月進行招生書面審查,11月完成口試,12月順利完成招生,目前報到人數為5位。〈更多內容〉
《文/攝影:學務辦公室何書賢》
禽流感是禽鳥的流行性感冒,為禽鳥呼吸道的疾病。禽流感病毒存在於受染禽鳥的呼吸道飛沫顆粒及排泄物中,主要感染禽鳥類,經由吸入或接觸病毒顆粒而傳染。民眾只要有正確防範禽流感觀念及良好衛生習慣,不需過度擔心。禽流感傳染方式是經由接觸或空氣傳染,不是透過食物的感染。由於禽流感主要是藉由禽鳥傳給人,所以民眾應避免前往禽流感疫區,且盡量避免接觸禽鳥,高危險群(養禽場人員、撲殺人員、屠宰禽隻人員等與禽鳥有密切接觸的人員)更需注意,萬一接觸禽鳥或其糞便,應馬上用肥皂澈底清洗雙手。
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同時對熱相當敏感,在攝氏100℃加熱1分鐘即可殺滅,在酸性的環境下亦容易被殺滅,同時也可被大部分消毒劑破壞。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民眾食用禽肉之建議:約70℃以上烹煮禽肉類,可使禽流感病毒不活化。故民眾食用「完全煮熟」的禽肉、蛋類,是不會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險。〈更多內容〉
《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轉載自第 487 期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之「遠離禽流感」;圖:疾病管制署》
講題:What is medical device for? Industry vs. patients
講者:Mr. Joe Jan 詹天福
General Manager, Cook Taiwan Ltd.
日期:2015年2月11日(星期三)
時間:14:00 - 15:30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大樓R1-B1222演講廳
《歡迎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