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為頭頸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乙醛(acetaldehyde)為酒精代謝所產生的主要致癌物。人體的酒精代謝或口腔微生物的酒精代謝為產生口腔乙醛的兩個主要來源。為了研究不同來源的乙醛在頭頸癌風險中所扮演的角色,本院癌症研究所張書銘副研究員團隊研究了飲酒、口腔衛生(較差的口腔衛生代表較多的口腔細菌滋生)和酒精代謝基因(ADH1B和ALDH2)之間的交互作用對於頭頸癌風險的影響。該研究是第一個證明ADH1B和ALDH2基因多態性與口腔衛生的交互作用能調控飲酒和頭頸癌之間的關聯(圖)。研究團隊的分析顯示,擁有ADH1B快速基因型加上ALDH2慢速基因型的人主要會由人類代謝所產生的乙醛生產增加頭頸癌的風險。而擁有ADH1B慢速基因型的人主要會由口腔微生物代謝所產生的乙醛生產增加頭頸癌的風險。擁有ADH1B慢速基因型的人在喝酒後,唾液中會產生較高濃度的乙醇讓口腔微生物轉換成乙醛。因此ADH1B慢速基因型與不良口腔衛生會產生加乘效應增加頭頸癌的風險。〈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張書銘副研究員》
據估計,約有1,700萬美國人有酒精使用障礙,而研究顯示,其中僅有一小部分患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不明瞭,無論看起來多麼嚴重的問題,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能藉由某種形式的治療而受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日前出版了易於閱讀的治療酗酒手冊,有助於個人與家庭瞭解有何可用的治療方案;內容涵蓋以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治療與事務,以利考量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醫護人員提供的行為治療(重點為改變飲酒行為)和藥物治療(往往與行為治療搭配)等方式,確實能有益於酒精使用障礙。行為治療也稱為酒精輔導,過程需與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以確定並協助改變導致酗酒的行為;主要的特點為:發展並建立所需技能以停止或減少飲酒、協助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援系統、設立確實可完成的目標,以及應付或避免可能引起復發的觸發狀況。而在藥物治療,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已核准協助戒酒或減少飲酒並預防復發的藥物有3種,可單獨使用,亦可與諮詢輔導併用。〈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
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設立於2004年,為促進醫藥相關學門之教育與研究,設立了「卓越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及「東南亞論文獎」等獎項。本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黃東明副研究員,以其優秀學術成果,曾於2011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3年獲第10屆國家新創獎及本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2014年年底更受到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評審肯定,榮獲「青年醫藥科技獎」,令本院與有榮焉。
黃東明副研究員近幾年研究主題著重於「奈米醫學與幹細胞醫學的整合應用與新策略研發」及「新穎性紅血球微囊奈米粒子(奈米載體)在生物醫學應用的發展」。在「奈米醫學與幹細胞醫學的整合應用與新策略研發」方面,黃東明副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由以往發展中孔性矽奈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及矽為基材的奈米粒子結合磁振造影的研究中,體認到標定奈米粒子對幹細胞的影響以及考量奈米粒子的適用性應更加嚴謹,故選擇採用臨床使用的氧化鐵奈米粒子(Resovist)從事細胞標定時奈米粒子對幹細胞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Resovist雖不會對幹細胞造成傷害,卻會導致幹細胞的增生及加速其生長,其原因可能是因Resovist進入幹細胞後會使細胞內過氧化氫水解,同時導致細胞週期加快並影響許多調控細胞週期蛋白的表現。這個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奈米粒子或氧化鐵奈米粒子安全性的探討,其標準未能統一且不夠嚴謹,可能因而誤判了奈米粒子於醫學研究或應用時的適切性,也提醒研究人員在追求奈米醫學應用發展的同時,不容忽視生物安全性的把關。〈更多內容〉
《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
學務辦公室為宣導研究生業務並瞭解學生在院期間生活及研究相關事宜,於2月4日舉辦研究生業務宣導暨學生座談會,並邀請各單位學生事務承辦人員參加,期透過面對面之溝通,解決學生之疑惑及聽取對學生事務改善之建言。
學務辦公室劉俊揚主任於座談會開場時表示,除透過座談會這個平台進行互動外,也歡迎學生有問題可隨時尋求學務辦公室協助處理與解決。會中說明學生權限及義務、在院應注意事項並介紹學務管理系統、合作學程相關注意事項及年度學生活規劃等內容。對於會中學生及老師提出多項建議,學務辦公室將辦理後續追蹤。為兼顧遠在台南院區的學生,此次座談會同時與本院台南統一健康研究大樓進行視訊連線。
《文/攝影:學務辦公室何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