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癌症研究所(簡稱癌研所)口腔癌團隊2013年的研究發現,本國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的口腔癌病患之腫瘤細胞,帶有嚴重的表觀基因體(epigenome)異常,許多抑癌基因可能因啟動子區域(promoter region)過度甲基化而靜默(silenced)1。據此,癌研所李家惠助研究員實驗室提出假說,認為口腔細胞表觀基因體可能因暴露於菸、酒、檳榔而引發變異,導致抑癌基因啟動子區域過度甲基化而靜默,因而促進口腔癌的發生。為驗證此假說,李博士實驗室將未癌化及半癌化的口腔細胞株2加以香菸濃縮物3(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 CSC)(圖一)處理。〈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李家惠助研究員》
本院日前正式接獲「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International,簡稱AAALAC International)」認證通知,成為國內第13個獲得此認證殊榮的機構。今年7月9日由本院龔行健院長率同仁舉行揭牌典禮,正式對外營運,期待中部地區之學研機構也能同享這項國際認證的研究資源。AAALAC International是一個非營利性、跨國際的重要實驗動物設施與管理相關的認證組織,1965年在美國由多位獸醫師與學者共同成立,當時命名為「美國實驗動物照護認證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AAALAC)」,推動實驗動物照護與認證的理念。1996年更名為「AAALAC International」,開始在世界各國推動相同之理念。今年4月,AAALAC International成立滿50年,在全球已經有40個國家—超過925間公司、大學、醫院、政府機關,以及研究機構—獲此認證。AAALAC International贊同在無任何非動物替代研究方案的情況下,以符合道德和人道的方式使用實驗動物,推動醫學與科學研究為目的。〈更多內容〉
《文:秘書室賴瑨萱、實驗動物中心蘇永昌博士、莊子林獸醫師、周京玉代理主任、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陳炯東研究員;圖:實驗動物中心、編輯中心》
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褚志斌博士自2015年7月1日起升等為副研究員。
褚志斌博士於2005年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癌症生物研究所博士學位,並於該校進行博士後研究,2009年加入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
褚博士團隊主要研究為人類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的復發機制與治療方法,於博士後研究員期間,參與開發新的西方點墨微陣列晶片系統Micro-Western Array(MWA) 技術,此技術可進行高通量蛋白質表徵(protein profiling)及訊息傳遞網絡(signaling pathway/network)的研究。褚博士並於2010年在本院核心設施中心建立國內第一套、全世界第二套MWA系統以及配套之抗體庫,擔任指導研究員並提供全院服務;院內學者使用該系統進行研究發表之論文已達10篇。褚博士團隊利用此系統,研究攝護腺癌經荷爾蒙治療(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後,從荷爾蒙倚賴型(androgen-dependent)惡化為非荷爾蒙倚賴復發型(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過程中,蛋白質表徵與訊息網絡的變化,尋求釐清癌症復發的分子機制,寄望能找尋可供CRPC攝護腺癌預後診斷用之生物標誌(biomarkers)和抗癌新藥。〈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
本院2015年5月各研究單位所發表的最新著作共有63篇期刊論文(詳附件清單)。
清單內之論文依研究單位筆畫分類,有興趣之讀者可從相關論文之出版平台取得全文,或本院網際網路首頁「本院簡介」之「機構典藏系統」下瀏覽相關內容。
《文: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