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過度表現或活化常見於口腔鱗狀細胞癌,有文獻指出高於八成的口腔癌組織皆有EGFR過度表現或過度活化的現象,且此異常現象在口腔癌變前期的細胞中即已發生。EGFR的異常活化會使其下游的細胞訊息傳導途徑失控,因而促使細胞不正常增生,甚至癌化。先前本院癌症研究所李家惠博士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細胞株皆會分泌高濃度的介白素IL-1β,而香菸致癌物NNK也會刺激口腔細胞分泌IL-1β;IL-1β會大幅增加口腔癌變前期細胞株(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 DOK)的生長速率(圖1(A)),並且加速口腔癌細胞轉移能力。此外,IL-1β亦誘導DOK及口腔癌細胞株分泌趨化因子CXCL1。CXCL1的細胞接受器為CXCR2,為G蛋白偶和接受器(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在卵巢癌及肺癌細胞中曾被發現會轉活化(transactivates)EGFR;因此,李家惠博士提出假說,認為IL-1β有可能經由誘導口腔細胞分泌CXCL1,而透過CXCL1活化CXCR2再由CXCR2轉活化EGFR,終致口腔癌前病變細胞增生且促使其癌化。為了評估這假說的可能性,李博士實驗室先以EGFR之抑制劑AG1478及以之為分子標靶的臨床用藥erlotinib測試,實驗結果顯示AG1478和erlotinib對於IL-1β所引起的口腔癌前病變細胞株DOK的增生有顯著的抑制效果(圖1(B)),這意味著EGFR的活化可能與IL-1β所促使的細胞增生有關。〈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李家惠助研究員》
2015年8月28日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蕭培文副研究員及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劉啟德助教授,帶領「第2屆生物科技研習營」的22位來自北中南各大專院校生物科技相關科系學生蒞臨本院參訪。此研習營為上述2單位聯合舉辦,為使大專學生瞭解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及研發現況,透過短期研習,安排至具研發及產業實力之標竿研究單位參訪,期望能深入瞭解並激發對生技研發之熱誠與使命,進而投入社會所需技術與核心價值。本院由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劉俊揚副研究員代表學務辦公室主任喻秋華副研究員歡迎。
參訪活動行程安排如下:〈更多內容〉
《文/攝影:學務辦公室何書賢》
本院諮詢委員梁賡義院士(2003-2006年為本院副院長)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cott Zeger教授榮獲國際統計學會(ISI)所頒發的「2015 Karl Pearson獎註」,得獎論文為1986年共同發表的「廣義線性模式於縱向資料分析的應用(Longitudinal data analysis using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內容為所發展出之廣義估計公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如何應用於縱向資料分析。ISI表示,梁院士與Zeger教授的公式對統計學及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及方法論均有直接及持續性的影響,尤其在醫學、物理學及社會科學中的應用研究。此公式現已成為應用統計學、統計軟體及相關領域的主要要件,深受學界肯定,因此頒發此獎項。
梁賡義院士現為國立陽明大學校長,亦為國際知名生物統計學者,於2003年至2006年擔任本院首任副院長,任職期間整合院內各研究單位之跨組合作並扮演本院與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及國內其他相關單位之橋樑角色,充分發揮溝通及協調功能。同時於新任院長遴選期間,以代理院長身分帶領本院持續成長,貢獻良多。〈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張喬菀》
延續第622期電子報2015「國衛院與我:感恩雙十」攝影比賽結果報導,已刊出前3名得獎作品,另3件佳作作品分享如下:〈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