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為具有免疫調節特性之組織幹細胞(somatic stem cells),是硬骨、軟骨及脂肪組織的幹細胞,在特定的調控下可分化為神經細胞。目前MSCs最常見的來源為從成體的骨髓(bone marrow MSCs, BMMSCs)及脂肪分離,但成體來源的幹細胞數目稀少,需要體外大量繼代培養才可有足夠的數量進行臨床應用,而在體外培養時會造成成體細胞的老化。人類多功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包含人類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及誘導性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提供兩全其美的MSCs來源。多功能幹細胞為分化能力最廣的幹細胞,增生能力也最好,但如未分化就應用,會有形成畸胎瘤(teratoma)的疑慮。PSCs如分化成間葉幹細胞(PSC-MSCs),並不會有形成腫瘤的問題,但增生能力卻可保留,且PSC-MSCs為發育階段最早期的間葉幹細胞,與成體間葉幹細胞比較可能會有更廣泛的分化潛力。〈更多內容〉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顏伶汝研究員、彭凱彥博士班學生》
本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林淑宜副研究員,以「內毒素奈米微粒:親水性奈米金控制內毒素聚集結構形成奈米微粒進而調節免疫反應」論文,獲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頒發「第14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奈米科技類」殊榮,本院與有榮焉。該基金會為鼓勵學術研究發表,提升國內科技水平,於2002年首度徵選「有庠科技論文獎」,目前評選主題分為「奈米科技類」、「資通訊科技類」、「光電科技類」、「生技醫藥類」及「綠色科技類」5類,每類得獎者2名。
林博士致力於由少量原子構成的奈米材料—惰性金屬量子點(quantum dot)研究,已陸續發現金量子點的抗氧化、發光等特性,十分具有潛力可應用於神經保護、生物檢測追蹤標記等。為了瞭解金量子點的材料安全性,林博士與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林嬪嬪研究員、羅月霞博士後研究員合作,意外發現親水性的奈米金能影響內毒素(endotoxin)的聚集結構,使內毒素結構維持在穩定的微粒結構(nanovesicles),避免形成會引發過度發炎反應的立方體(cubosomes)與六方體(hexagosomes),進而調節免疫反應。〈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
近年來,環境污染及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政府與社會大眾逐漸開始重視各種環境及食安問題。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環毒中心)為增強國人對日常生活中危害物質的瞭解,致力推動將毒物學相關內容納入12年國教課綱。期望提升學生對毒物學與健康風險評估的瞭解,將正確觀念落實於校園生活當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為了達成這個願景,環毒中心自2014年起陸續舉辦各式研習及工作坊。不僅將授課對象擴展到生物科、化學科、家政科、健康與護理科等各學科的種子教師們,也辦理短片甄選活動,讓高中生們自主學習各種毒物學相關知識,其成果皆呈現於環毒中心網站上。
今年7月11至12日,環毒中心於本院再次舉辦了「105年度高中種子教師策略聯盟研習暨工作坊:認識農藥」。本次活動由本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慧諴研究員及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林嬪嬪研究員共同主持,邀請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蔡韙任組長,講述「農藥之種類、毒性認知及限禁用案例之分享」。〈更多內容〉
《文/審校: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張偉唐研究助理/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慧諴研究員、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林嬪嬪研究員》
高齡醫療與照顧發展課程
日期:2016年7月15∼16日(星期六、日)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大學、台北榮民總醫院
演講語言:中文
《文/影音錄影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