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6 期 2017-07-28

研究發展
長鏈非編碼RNA LncHIFCAR可望開發為口腔癌生物偵測標記與治療標靶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long non-coding RNA LncHIFCAR is a HIF-1α co-activator and an oncogenic driver of oral carcinoma

長久以來,腫瘤是醫師束手無策的棘手難題。目前已知「缺氧」是大多數腫瘤快速生長下的微環境特徵,更是引發癌細胞後續惡性化、抗藥性與轉移的重要原因。缺氧腫瘤不易治療且病患預後狀況較差,然而現今對於腫瘤缺氧反應之相關機轉並未完全明瞭。

口腔癌是全世界人類第五大癌症。在台灣,由於嚼食檳榔的特殊文化,口腔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排名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同時也是發生率和死亡率成長最快的癌症之一。口腔癌不但常發生於青壯年時期,且男性發生率是女性九倍之多。近年來,罹患口腔癌之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不僅是國人健康重大課題,更突顯出發展口腔癌早期診斷之生物指標以及有效治療之醫療策略的急迫性。包含口腔癌在內的許多腫瘤,常因快速生長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內部呈現缺氧狀態。缺氧是決定腫瘤惡性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發現,腫瘤細胞在缺氧環境下,會激發「缺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的活性,HIF-1α進一步與許多轉錄輔助因子結合形成完整的HIF-1複合體,坐落於一系列相對應之缺氧反應基因上,進而啟動此一系列缺氧反應相關基因群之表現,以幫助腫瘤細胞於缺氧環境下存活,甚而促進癌細胞的轉移、惡化與抗藥性。因此,詳細瞭解腫瘤細胞調控缺氧反應的機轉是科學界與臨床醫學急切的課題。〈更多內容〉
《文/圖:台北醫學大學施景文博士、柳營奇美醫院蔣維凡醫師及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龔行健特聘研究員》

院務紀事
本院與中央研究院聯合發表17項尖端生醫技術
NHRI and Academia Sinica jointly launch 17 innovative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生技醫療產業,本院與中央研究院於 7月 13日,共同舉辦聯合技術發表會,銜接學研成果與生技產業接軌及推廣機構中優秀之生醫創新研發技術。會中規劃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及蛋白質藥物三大主題,以發表二所頂尖研究機構具應用導向之17項技術,不僅說明技術之優勢,更詳細介紹這些技術的產業應用與發展潛力。希望能藉此為產業界與學研界開發合作交流契機,促成成功案例,推升我國生技產業動能。

第一型大麻素受體(CB1)除在中樞神經控制食慾外,亦表達在許多跟新陳代謝相關的周邊組織。抑制周邊CB1除可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及保護胰臟β細胞存活外,還具減重及降低脂肪肝之功效,為一個具潛力治療第2型糖尿病但無引發精神副作用的分子標的。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洪明秀副研究員研究團隊開發的DBPR211,為一項以周邊CB1為分子標的之拮抗劑,深具抗第2型糖尿病、抗肥胖及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症之潛力。〈更多內容〉
《文:秘書室鄭翠敏、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李逸芳、技轉及育成中心汪詩海;圖:編輯中心陳筱蕾》

人事動態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培生副研究員升等為研究員
Dr. Pei-Sheng Lin of 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has been promoted to Investigator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林培生博士自2017年7月起升等為專任研究員。

林培生博士2001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統計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於中正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08年升等為副教授並兼任本院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合聘助研究員;2009年延攬為本院專任助研究員,2012年升等為副研究員。

林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是發展在具有相關性資料上的統計分類法,其中包含了應用時間—空間統計模型於流行疾病群聚監測資料、應用核密度(kernel density)分析於高維度資料,以及應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於生物資訊及生醫工程領域。在統計理論方面,林博士研究團隊針對台灣特殊地形及地理位置所產生的空間相關性進行疾病映射模型(disease mapping model)的開發。研究團隊在廣義線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的架構下,結合異質化測度和估計方程式發展新的分析方法。〈更多內容〉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圖:編輯中心》

學術活動
楊志良教授蒞院公開演講,歡迎線上報名與會
Special lecture by Dr. Chih-Liang Yang

沒有回顧就無從前瞻
台灣光復初期幾近完美的衛生政策與執行,是偶然或必然?
全民健康照護的基礎建設
全民健保的設計與爭議
資源配置與醫療品質的爭議
未來展望的若干議題:新世代醫療(人工智慧(AI)、雲端、大數據)
民眾賦權,醫療提供者的權責,資源配置的重置

講題:台灣醫療體系改革的成就與展望
時間:2017年8月7日(星期一)上午10時30分
講者:亞洲大學健康管理學院楊志良名譽教授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大樓地下1樓R1-B1122演講廳(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報名網址:https://goo.gl/6J3asq
歡迎踴躍參加!

聯絡人:許小姐
電話: (037)246-166分機36301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