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基因在細胞內蛋白質產物的總量,須要被精確地調控。真核生物(eukaryote)的基因體內有一群基因被稱為劑量敏感性基因(dosage sensitive genes),這些基因在表達量發生異常改變時,會對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造成特別嚴重的負面影響。過去研究發現,劑量敏感性基因的調控異常或失衡(imbalance),與人類許多疾病的生成及老化有關;然而,儘管基因劑量的維持及平衡是維持正常細胞活動的關鍵,參與在這個過程的分子機制卻尚未被明瞭。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廖本揚副研究員研究團隊7月發表於Genome Research(doi:10.1101/gr.221739.117)的論文,以重複基因(duplicated genes)為模型,透過跨物種的基因體(genome)、轉錄體(transcriptome)及表觀基因體(epigenome)分析探討上述課題;此研究指出,表觀遺傳(epigenetic)層次的調控在基因總體劑量的維持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更多內容〉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張英輝研究助理、廖本揚副研究員》
登革熱防疫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每年夏季進行防疫的重點工作。為協助第一線防疫人員提升防疫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強化地方防疫實力,本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以下稱蚊媒病中心)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簡稱環保署環管處)首次聯合舉辦教育訓練課程。此課程於今(2017)年5月開訓,並於8月16日假本院台南院區何曼德講堂舉辦結訓典禮,邀請到衛福部疾管署與行政院環保署長官到場,參與此菁英防疫部隊的結訓授證、授臂章與防疫背包儀式。
為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有全方位系統化的訓練,中央、地方與國內學研網絡首次合作,推出結合政府防疫法規技術、臨床處置知識,以及地方防疫實務的全方位訓練課程。培訓對象為實際參與中央與地方防疫相關工作者,甄選學員分別來自疾管署、本院防疫部隊、南高屏三縣市政府衛生局與環保局等相關防疫單位。課程共計100小時,完成訓練並通過測驗的學員,授予結訓證書。經過3個月的紮實訓練,共有81名學員通過測驗。〈更多內容〉
《文:秘書室黃蕙嵐、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林成翰博士後研究員、王雅芳技術師;圖:秘書室黃蕙嵐、編輯中心陳麗秋主任》
延續709期刊登之「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國際評比前瞻研討會—台灣健康照護品質成效與挑戰」會議報導,以下摘要「多重慢性病管理策略」、「打造預防勝於治療的健康照護體系」及「未來台灣健康照護品質提升策略」三大主題之演講內容。
多重慢性疾病管理策略
王英偉署長簡要介紹目前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針對慢性疾病防治精進作為: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的非傳染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死亡率已占國人總死亡65.5%,由此,國健署著重於菸、酒、不健康飲食、運動缺乏等問題造成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NCD,參考世界衛生大會(WHA)推廣之2025年NCDs防治9項自願目標,規劃及架設從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之各項全國衛生保健監測系統,並從改善菸酒、飲食、運動等健康行為著手;在疾病管理方面,重視老年共病狀況及建立NCD管理師制度,從預防、篩檢、治療、安寧照護階段跨司署合作,強化癌症防治工作。此外,也強調提升民眾健康識能與醫病共享決策之重要,以大數據結合個人化精準醫療(PPHS),利用醫病共享決策(SDM)應用於健康照護,推動全人為核心之多重共病照護架構。〈更多內容〉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艷清、曾鈺珺;攝影: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英豪;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所長》
本院機構典藏2017年7月收錄各研究單位所發表的最新著作共有60篇期刊論文(詳附件清單)。
論文清單依研究單位字母順序排列,有興趣之讀者可從相關論文出版平台取得全文,或本院網際網路首頁「本院簡介」之「機構典藏系統」下瀏覽相關內容。
《文: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