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及其同類物為處理中度到重度疼痛最有效的藥物,但臨床上一直有嚴重的成癮性及耐藥性等副作用。所以,發展有效控制疼痛且無副作用的藥物是疼痛治療的一大目標。已有研究指出,具有突變基因(Ser196® Ala196)的mu鴉片受體可因結構改變而為鴉片拮抗劑所活化,且已在動物模式中證實能達到止痛效果而不具成癮性。
本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葉修華副研究員研究團隊建立能穩定表現mu鴉片受體的細胞株,並利用偵測鈣離子濃度變化為基礎的高速篩選方式找出鴉片受體的變構調節劑,達到不具成癮性止痛效果的目標。
發明名稱:鴉片受體變構調節劑–抗急慢性疼痛候選藥物DBPR116
創作人:翁紹華、葉修華、林書玉、石全〈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資料來源:技轉及育成中心/審校: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葉修華副研究員》
罕見疾病藥物「註1」
延續2014年通過17個新藥(占當年所有通過藥物案件之41%)、2015年通過21個新藥(占當年所有通過藥物案件之47%),2016年則通過9個新藥(41%)是用於治療患者總數少於20萬人的罕見疾病用藥(47% - 2015年),其中包括1個生物藥和8個小分子藥物—Anthim®、Defitelio®、Exondys 51TM、Lartruvo®(單株抗體)、Netspot®、Ocaliva®、RubracaTM、Spinraza®、VenclextaTM。裡面有4個是針對癌症治療卅診斷—RubracaTM (癌症)、VenclextaTM (癌症)、Anthim®(放射性診斷劑)和Netspot®(放射性診斷劑),已於上期(711)專文報導[註2]。本期接續介紹另外4個罕見疾病藥物和2個外用藥物。〈更多內容〉
《文/圖: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謝興邦研究員、李靜琪副研究員》
台灣酵母菌會議(Taiwan Yeast Meeting)最初源自於早期歸國從事酵母菌相關研究的科學家之間的工作交流,之後隨著台灣生技產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新興能量的加入,台灣酵母菌會議也從初期簡單的學術探討,發展成為全台灣酵母菌科學研究之匯報、交流、分享與合作的專業學術互動平台。2017年8月4日,一年一度的台灣酵母菌會議假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1樓演講廳舉行。此次會議由本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及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主辦;弘屹科技、倍晶生技、瑞柏生物科技、圖爾思生物科技和勵眾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本次會議共有11個口頭演講與19張壁報,涉及酵母菌之基因調控、蛋白質功能和抗藥性機制等多方面議題,展示了近年來台灣酵母菌之基礎研究、臨床分析與環境生物等多領域成果。〈更多內容〉
《文:國立交通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班學生周子力/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林志兆研究助理》
講題:藉由腫瘤微環境調節乳腺癌之進程與轉移
Lecture: Regulation of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by tumor microenvironment
主講人:王陸海院士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簡介:
王陸海院士1970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學位,於1976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79年至1988年任教於洛克菲勒大學,1988年至1999年任教於西奈山醫學院微生物學系、1999年起任醫學院癌症中心教授,2004年起任醫學院腫瘤科學系教授。2008年元月起擔任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現為分子基因與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組主任。2010年榮膺中央研究院第28屆院士、2012年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2014年獲乳癌防治基金會第3屆「乳癌傑出研究獎」。
王院士主要研究為癌症防治、腫瘤學、分子生物學,王院士的研究指出,我國女性乳癌發生率雖較西方人低,但早發性(小於45歲)癌的比例卻相當高,因此致力於找尋導致早發性乳癌的原因和分子基礎。王院士於今年2月自本院退休,目前擔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本次返院與與會者分享多年研究經驗與成果,歡迎線上觀看。
時間:2017年08月14日(星期一)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院區國際會議廳
演講語言:英文
演講時間:40分鐘
《文/影音資料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