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期 2005-08-25

健康知識
維護孩童健康從無菸家庭做起

家庭是呵護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搖籃,但曾幾何時,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告為頭號致癌物的二手菸,卻讓它成了傷害學童健康最危險的地方。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目前有超過四百五十萬的吸菸人口,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吸菸者會在家裡抽菸,讓一家大小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也正因為大多數人漠視二手菸的存在,或者不知道二手菸也會造成健康的危害,以致讓它成了許多不吸菸者在健康上的一大隱憂。

吸菸時產生的有害物質,主要為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尼古丁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也是造成香菸成癮的主要物質,它會增快心跳速率,提高血壓及引起末梢血管的收縮,長期易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焦油則包含了數十種致癌物質,是造成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各種癌症的元兇。一氧化碳則會降低血液中氧氣的含量,容易造成精神不振、活動力減慢,而且讓人感覺疲勞。

吸菸除了會對癮君子造成傷害外,二手菸對下一代的影響更是深遠。以胎兒為例,婦女吸菸容易引起早產、死胎,以及新生兒體重不足等後果;而家長在家中吸菸的行為,除了會讓兒童罹患呼吸道疾病、肺功能降低、引發氣喘及生長遲緩等結果外,更成為孩子學習模仿的榜樣。

根據國衛院研究桃園地區國小學童吸菸行為發現,約有10%的中年級學童曾吸過菸,且其中約有40%表示,第一次吸菸時是跟家人在一起。

分析國小學童第一次吸菸的原因,除了好奇、覺得無聊之外,長輩給菸也佔了甚高比例。這個現象令人感到憂心,未成年依法禁止吸菸,但「家」卻已經成為學童第一次嘗試吸菸的地方。

未成年者愈早吸菸,對身體的殘害愈大,而且吸菸很容易上癮。研究指出,吸過菸的人中,大約有33%至50%最後會變成每日吸菸者,對某些青少年而言,只要吸兩個星期就會對菸上癮,一旦成癮後,男性平均吸了16年才戒菸,而女性則更達20年之久。

為了避免兒童受到菸害,適當的預防介入是必須的。目前許多國家都已經將吸菸危害列入教育課程的一部份,而國內也有許多人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小規模的實驗教學,結果也顯示,越早接受菸害教育的成效越好,除了可以提升其菸害知識和匡正其對菸品的認識外,對學童日後拒菸及拒吸二手菸的自信心也會有顯著影響。

為了不讓自己和最愛的家人持續受到菸害,也為了避免讓孩子再次受到吸菸成癮的痛苦,吸菸的家長們真的有必要在親情與菸品之間重新做選擇了。
《文:許志成;攝影:陳麗秋;演講人:許志成;本文原刊載於2005/8/3自由時報健康小雷達專欄》

健康知識
病毒罩門大公開 -- 談抗病毒藥物的篩選與開發

病毒是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和細胞比較起來,病毒的構造很簡單,而且病毒必須在細胞內才能複製,但是,若因此以為病毒好對付的話,那就實在是太輕敵了!事實上,能夠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有很多種,例如,腸病毒、A型、B型、與C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皰疹病毒及SARS病毒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與疾病有關的病毒。病毒所造成的傳染病曾經改變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也帶走了數以千萬計的生命。人類為了更了解病毒,已投入無數心力與金錢在相關的科學研究上,隨著科學研究者對於病毒的了解加深,我們已經可以逐步找出病毒的罩門,並進一步地據以研發出新穎的抗病毒藥物。

傳統的抗病毒藥物篩選方法就好比是土法煉鋼—研究人員先讓細胞感染病毒,然後在培養基中加入可能可以抑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用試誤法(trial and error)找出其中能降低病毒數目的化學物質,再作更深入的研究。早期的抗病毒藥物,例如碘苷(Idoxuridine,治療疱疹藥物),就是這樣篩選出來的。基本上,像這些類似「亂槍打鳥」的方法固然有用,然而近年來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學(genomics)的突飛猛進,研究人員因此有更多嶄新的方法,來開發抗病毒藥物。

現代開發抗病毒藥物的方法,乃是針對病毒生命週期的某個細節,開發出能產生抑制作用的抗病毒藥物。病毒複製的步驟一般而言包括:病毒黏附到宿主細胞上、釋出病毒基因到細胞內、複製病毒所有的基因與蛋白質(借助於細胞本身的蛋白質合成裝備)、將不同成份組合成大量的病毒顆粒,最後病毒顆粒離開細胞並各自在別的細胞展開另一個複製的的週期。這其中,每一個步驟都可以作為藥物的狙擊目標。例如,現在有一種對抗愛滋病病毒(HIV)的藥物,他們會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面的受器(receptor)結合,從而抑制病毒侵入細胞中。另外,流行性感冒藥物中的金剛烷胺(amaantidine)、金剛乙胺(rimantidine)的作用方式,乃是抑制病毒與細胞的膜融合。在阻止病毒進入細胞之外,也可以根據病毒在細胞內複製的原理,而開發出新藥。例如,著名的對抗HIV的藥物AZT、治療疱疹的Gancyclovir、治療流行性感冒的克流感(Tamiflu),及治療B型肝炎的Lamivudine與Adefovir等藥物,都是藉由干擾病毒的複製機制而達到治療的效果。除此之外,包括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阻斷病毒離開宿主細胞,間接減低受害細胞的數量等,都是目前研究人員在努力開發藥物的方向。同時,對於人類細胞生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細胞本身也會產生抵抗病毒的機制,例如赫赫有名的干擾素(interferon)等。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能輕易地解開,並因此而找出病毒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結構,若病毒學家能夠證明特定的病毒蛋白質,確實是病毒生存與複製時所不可或缺的,藥物設計學家即可大膽地據以設計出能夠與特定的病毒蛋白質緊密結合的化合物。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化合物,使其能抑制病毒本身的酵素(如蛋白酶或核酸聚合酶);在做法上,我們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把病毒蛋白質的基因轉殖到宿主細胞使之大量表現,這些蛋白質即可作為藥物篩選的「標靶」(target),以篩選出能夠抑制其活性的化合物(一般而言,以病毒專有的蛋白酶、核酸聚合酶作為「標靶」進行篩選較為常見);初步篩選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後,接著就進入了「藥物化學」的領域,透過有機化學家的努力,合成出成百成千的衍生化合物,配合許多如「藥物動力與藥物代謝學」、「疾病動物模型」、「毒理學」等的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 testings),在通過藥物的臨床試驗後,最終將可找到能夠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又不對人體產生毒性的使用情況下,達到有效抑制病毒於人體內複製的效果。近年來,已有許多的藥物,皆是針對特定的「標靶」篩選,而發展成功。

人類與病毒的拼鬥,似乎始終屈居劣勢。但是我們已從一開始的毫無招架能力,到現在能夠擊出一記又一記的反擊拳,隨著我們對病毒了解逐漸增多,隨著技術能力的逐漸提升,我們反擊的角度將越來越準確,力道也會越來越加強。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役仍將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
1. 「抗病毒的戰爭」, 科學人雜誌 2003年6月號, William A.Haseltine 著, 黃榮棋、潘震/譯
2. Eric De Clercq, Antivirals and antiviral strategies. Nat Rev Microbiol. 2004, Sep;2(9):704-20. Review.
《文:徐祖安;攝影:周怡利》

院務紀事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三任院長遴選委員會與全院同仁座談會

為瞭解本院人員對新任院長的期許,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三任院長遴選委員會於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二)上午十時三十分召開與全院同仁座談會,座談會主會場安排於本院竹南院區圖資大樓國際會議廳,並同時準備下列視訊會議地點:(一)本院台北辦事處第二會議室、(二)國醫中心九樓9213會議室、(三)高醫環職組九樓會議室,供本院同仁自行選擇上述任一個會議地點參加。

本次座談會由院長遴選委員會(以下簡稱遴委會)召集人錢煦院士主持,錢召集人於致詞表示,遴委會各委員對國衛院抱持著很大的期望及豐沛的感情,對下一任院長的遴選極為重視,並感謝同仁在百忙之中撥冗參加座談會,提供遴選委員各項參考意見,集思廣益,將對院長遴選有極重要的貢獻,並就遴委會之組成、院長候選人應具備之條件及遴選作業時程等,向同仁一一詳加說明。

接著開放同仁自由提問,同仁分別由國衛院之組織定位、未來院務發展、目前面臨之挑戰與困難、院長候選人應具備之能力及與其他機構之互動等不同角度及看法,踴躍發言並提出建議,遴委會當場回答同仁之問題外,並紀錄同仁寶貴之意見,做為遴委會未來進行遴選作業之參考,座談會歷時約一時三十分;誠如錢召集人於總結時所說,本次座談會是同仁與遴委會面對面進行溝通的起點,未來如有更多建議事項,尚請同仁繼續提供。
《文/ 攝影:何書賢》

影音節目
國衛院十週年暨竹南院區落成慶祝大會演講系列(6)

會議名稱: 國家衛生研究院十週年暨竹南院區落成慶祝大會
地點: 本院竹南院區 (350 苗栗縣竹南鎮科研 路35號)
日期: 2005年4月26日 (週二)
語文:英文

Session VI: Recently Advanced Novel Cancer Therapeutics
Conference Room 3


Chairperson: Dr. Jacqueline Whang-Peng, Director, Division of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影片一:Cancer Nanotechnologies
Dr. Mauro Ferrari, Special Expert on Nanotechnology, Eminent Scholar,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影片二:Molecular Biomarker in Lung Cancer
Dr. Pan-Chyr Yang, Vice Superintend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影片三: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s: from Bench to Clinic
Dr. Ko-Jiunn Liu, Assistant Investigator, Division of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影片四:Bone Marrow Reserve is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Mucosa Repair after Radiation
Dr. Hui-Ju Ch’ang, Attending Physician, Division of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影片五:Molecular Imaging and Cancer Therapeutics with Targeted Radiopharmaceuticals
Dr. Gann Ting, Visiting Professor, Division of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觀看影音節目需要 Windows Media Player 請按此處下載
《文及影音整理:楊欣如 / 賴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