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期 2006-05-10

研究發展
台灣地區精神作用性物質(psychoactive drugs)使用及濫用概況

精神作用性物質(psychoactive drugs)使用及濫用已成為全球性重要公共衛生議題之一。為提供有效預防及介入計畫,首重釐清使用及濫用此問題的分布狀況及特性。過去數年,國內相關資源陸續投入欲瞭解精神作用性物質濫用影響範圍,但受限於研究工具或調查研究樣本特性,結果往往無法推論至台灣整體族群。

近年來,台灣地區精神作用性物質成癮人口急速增加且相關問題日趨惡化,故瞭解整體台灣地區合法、非法及不適當精神作用性物質使用盛行率,與其相關之社會人口學因素,已是刻不容緩之議題。本次藉由民國九十四年進行「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大規模、具全國代表性之樣本收案,選取12至64歲族群,以個案自填問卷方式,蒐集相關資料,藉以瞭解目前台灣地區精神作用性物質(Psychoactive drugs) 使用及濫用狀況。

研究主要結果顯示,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12至64歲族群中,在其一生中,最廣泛使用之精神作用性物質為酒精(45.4%)與香菸(34.1%) ;約每5-6人中,有一位曾嚼食過檳榔 (18.3%)。關於非法藥物使用,約有1.2%曾嘗試過使用下列非法藥物至少一種以上:強力膠、搖頭丸、安非他命、海洛因、大麻、K他命、FM2、笑氣、潘他唑新、LSD、GHB及古柯鹼等。其中最常被受訪者提及之使用非法藥物依序為: 安非他命,搖頭丸,K他命與大麻。第一次非法藥物使用之場所,安非他命是以「同學、同事或朋友家中」為主,而年輕世代流行之藥物,如搖頭丸、K他命及大麻等,則以「娛樂場所(如PUB, KTV, 及網咖)」為主。

人口社會學相關因素則因物質種類與估計值時間點而略有不同。大抵而言,男性,青壯年族群,單身者(包括離婚、正式分居、喪偶、同居與未婚)較易有精神作用性物質使用相關經驗;社經地位則因年齡而異。在青少年方面,精神作用性物質使用則與低父母親教育程度成正相關,但及至成年後,其精神物質使用則與高收入及有工作者成正相關。另外,第一次酒精,菸品及檳榔使用的年齡,不論性別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精神作用性物質使用相關社會人口學因素其可能作用機制及相關預防計劃,值得未來研究繼續探討。
《文/圖:林克明,陳娟瑜;圖:菸、酒、檳榔及非法物質於不同時間點之整體盛行率》

研究發展
嚼食檳榔與生殖危害

嚼食檳榔對健康之危害已有充分證據,為瞭解婦女懷孕期間嚼檳榔之情況,及其與嬰兒出生危害的關係,本院環職組做了一系列相關研究。之前的研究發現,嚼食檳榔的懷孕婦女發生流產、死產或產出體重不足新生兒的機率將提高2至3倍。分別發表於英國「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England), 1999, 113: 189-192)及「毒理及環境衛生」雜誌(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2001; 64: 465-472),提出第一篇證明嚼食檳榔之生殖危害;調整各種干擾因素,嚼食檳榔之懷孕婦女比無嚼食者,有2.8倍的危險易產生流產、死產、早產等不良懷孕結果。

最近,我們以台灣南部及東部共十家醫院生產之婦女1608人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懷孕期間嚼檳榔的盛行率及其對懷孕後果之影響。以其所生的嬰兒為出生低體重(<2500公克)當為案例組,以所生的嬰兒體重大於或等於2500公克者為對照組。於婦女生產後三天內以結構式問卷收集其懷孕期間物質使用情形,並分析其與嬰兒出生低體重的關係。

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有嚼檳榔之婦女其嬰兒為低體重之比率顯著高於未嚼檳榔者(14.72% vs. 8.24%);懷孕期間嚼檳榔者其嬰兒出生平均體重為顯著低於懷孕期間未使用菸酒檳榔者(3000.4g vs 3107.7 g),顯示在懷孕期間嚼檳榔者,其嬰兒平均體重少107.3 g (p=0.0003)。結果發現婦女對檳榔生殖危害的認知不足為顯著影響其懷孕期間嚼檳榔的因素,而嚼檳榔最常見的理由是家族習慣及吃慣了無法戒,分析影響嬰兒出生低體重之因素為:孕婦懷孕期間嚼檳榔、抽菸、喝酒及孕婦的身高體重;再以對數複回歸分析,發現懷孕期間只嚼檳榔而未喝酒、抽菸者其發生嬰兒出生低體重為未使用菸、酒、檳榔者的1.70倍(95%CI, 1.1-2.7),而若孕婦同時有抽菸、喝酒和嚼檳榔則發生嬰兒出生低體重者比未使用菸酒檳榔者增為2.52倍(95% CI, 1.55-4.12);此發現結果亦發表於英國「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England), 2006 in press)。
《文/圖:葛應欽》

院務紀事
提昇台灣生技產業專業人才加速生技產業國際化-cGMP生技製藥國際認證學程七月開辦

為推動台灣生技產業國際化發展,加速關鍵性的生技研發,政府於2003年制定生技產業推動方案,以期於2010年前促成18家生技成功投資案。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合作機制及培養更多具國際視野的cGMP生技與製藥專業人才,以強化我國際cGMP認證基礎,成為此項產業升級方案不可或缺的環節。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加拿大Waterloo University及PharmEng Technology Inc.合作,於5月2日進行簽約,共同執行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技術與營運管理人才培育計畫」之「cGMP生技製藥認證學程」,第一期計畫開辦12門課程,培育20位符合國際認證之專業人才,是國內首見之專業cGMP生技製藥認證課程,機會相當難得。

第一期授課時間始自今年7月中旬至12月,每週2天,分別為星期五及星期六的上午8點30分至下午6點,每單一課程規劃16小時,上課地點為國家衛生研究院南港軟體工業園區辦公室(台北市115南港區園區街3號10樓)。此人才培育計畫除了培訓國內製藥與相關產業菁英,並希望為國內培養cGMP種子師資,以期有系統地培訓生技製藥與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提升產業水準。歡迎生技工廠、製藥工廠、建築師事務所及冷凍空調等相關產業人士報名。

由於本院疫苗研發中心的「生物製劑先導工廠」是國內唯一符合國際cGMP標準所設計之工廠,目前正在興建中,各類生產線完備、cGMP組織完整,從產程規劃、設施施工管理、確效認證、生產管理、法規管理等方面均可提供學員最佳的研習場地,將cGMP課程理論與實務完美結合,對參與的學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本課程係自加拿大引進與國際同步cGMP之訓練課程,全程cGMP專家英文授課,提供國外cGMP訓練的課程與環境,合格者授予國際認證證書,為國內首見之cGMP認證課程。內容涵蓋三大核心課程(確效主計畫、優良製造規範、生產管制)、五大學習領域(工程、品質管制、確效、製造、法規),完整課程規劃,引進國外成功推行之研習訓練模式,循序漸進之學程規劃,一次提供國內生技製藥業者最佳訓練方案。

生技製藥的發展為國家發展生技產業最重要的項目,過去我國在cGMP的推動上多集中於製藥業,主要為化學合成之小分子藥物,然而目前新興的生技性藥物,如蛋白用藥、造血素等的發展才是產值最高的產業,但相關的cGMP國際標準作業流程卻是國內業者較陌生之處。為迎頭趕上,加速國內符合cGMP國際人才的養成,政府計畫以節省國內研究人員時間及經費的方式,直接引入國外師資群在地上課,讓有心的人才可以就地養成,快速加入我國的生技產業行列,是國內有志之士不可錯失的難得機會。

課程特色:
與國際接軌之最新cGMP訓練:國家衛生研究院、University of Waterloo-School of Pharmacy (UW-SP)、PharmEng Technology Inc.-Learning Institute (PTI-LI)共同設計課程內容與安排講師群,提供最新國際cGMP實務課程。

循序漸進之學程規劃:三大核心課程、五大學習領域,完整課程規劃,引進國外成功推行之訓練模式,一次提供國內生技製藥業者最佳訓練方案。

修習學程可獲國際認證:完成完整學程可獲頒國家衛生研究院、University of Waterloo-School of Pharmacy (UW-SP) 及PharmEng Learning Institute (PLI) 聯合證書,為國內首見之cGMP國際認證課程。

實務與理論之完美結合: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製劑先導工廠」目前正在興建中,各類生產線完備、cGMP組織完整,能在產程規劃、設施施工管理、確效認證、生產管理、法規管理等方面提供學員最佳的研習場地,將課程理論與實務完美結合。

cGMP種子師資之培訓:本訓練計畫目的在培訓cGMP專業人才,並為國內培養cGMP種子師資,有系統地培訓生技製藥相關業者,提升產業水準。

相關訊息請參考網頁: http://incubation.nhri.org.tw
           http://www.pharmeng.com
《文:施富雄,賴瑨萱;攝影:賴瑨萱;圖(左至右):滑鐵盧大學藥學院院長Jake J. Thiessen,國衛院梁賡義代理院長,Alan Kwong, CEO, PharmEng, Inc》

學術活動
衛生政策研發中心-衛生聯合學術討論會

主席: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 郭耿南副主任
主講人:中研院經濟所 董安琪 副研究員
講題一:Population Agi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Introducing Age into National Accounts

主講人: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 許績天 助理教授
講題二:賺得越少,洗得越多?- 台灣血液透析治療的誘發性需求探討
評論人:中研院經濟所 簡錦漢 研究員
時間:95年5月15日(星期一)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國衛院南港辦事處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號10樓-南港軟體科學園區F棟10樓)
本演講屬公開性質,歡迎踴躍參加
如有疑義,請逕洽國家衛生研究院 衛生政策研發中心 吳萃慧小姐
電話:(037) 246-166 轉 36302;傳真:(037) 586-261
《文:吳萃慧;左圖:董安琪副研究員;右圖:許績天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