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期 2006-07-06

院務紀事
國衛院第三任院長伍焜玉院士7月1日就職

在近四百位國內外賓客及同仁祝福見證下,國衛院第三任院長伍焜玉院士於7/1上午,由代理院長梁賡義及行政院衛生署侯勝茂署長手中接下象徵提昇國人健康重責大任的院長印信與使命。誠如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所言,「交接」代表著新希望!國衛院在創院院長吳成文帶領之下,歷經篳路藍縷的十年,完成十個研究組設立,並配合國家政策所需,建立四個研究中心,更完成竹南院區的建設,新任伍焜玉院長的就職,正代表一個新階段的開展,國衛院將在伍院長領導下邁向新的里程碑。

在現場諸多生物醫學、科學及學術界精英讚揚、支持與鼓勵下,伍院長直接點出國衛院任務導向的具體做法,他表示研發必須以解決國人重大疾病為優先考量,期望院內各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找出臺灣重大醫學問題,以主題計劃方式推動研究的突破,並與外界合作,發揮研發的最大效能,將基礎研究發現延伸至臨床研究,儘早找出疾病病因,提早治療。而如何讓研究人員有最大自由度的研究空間也將是他努力的方向,希望從人的方面發展,因為人才是國衛院最重要的研發動能。伍院長最終希望能增進臺灣人民的健康並幫助生醫產業發展,尤其臨床實驗是生物技術發展之關鍵,國衛院擁有之經費看似龐大,然於臨床研究仍有不足之處,未來將與衛生署在此方面共同努力。

交接儀式溫馨隆重,本院董事長,即衛生署侯勝茂署長特別表示對本院院長遴選委員會一年多辛勞的感謝,包括召集人錢煦院士等11位社會賢達組成的遴委會,共歷經六次會議,其中多位委員更專程自海外返國,方完成此任務,向董事會推薦最佳候選人,經行政院核定,再由總統任命之。侯署長表示近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新增包括自殺、癌症等,需請國衛院與衛生署同心協力來防治,未來他將抱著向伍院長請益之精神,與國衛院攜手合作。

本院創院院長吳成文及自今年1月份代理院長職務的梁賡義亦參與盛會,他們同時對於伍院長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及卓越的行政領導能力與經驗深切推崇,均認為在伍院長領導之下,院務將蒸蒸日上。本院諮詢委員會錢煦召集人特別感謝伍院長及夫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毅然束裝返國,擔負此任務與挑戰。另外,苗栗縣劉政鴻縣長、立法院何智輝、杜文卿等委員亦蒞臨本院,劉縣長期盼伍院長能為苗栗地方提昇醫療水準、共同爭取設立大型醫院,以解決縣民遠赴外縣市就醫或住院之問題;何智輝及杜文卿委員亦承諾將致力於逐年提高政府科學及研究預算,期待與國衛院共同打造新苗栗。

伍焜玉院長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及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前任職於美國休士頓德州大學醫學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血管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及醫學系副系主任與休士頓健康科學中心Roy M.and Phyllis Gough Huffington講座教授、布朗基金會人類疾病預防之分子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血液、骨髓移植部門教授及顧問。過去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第二任所長等重要職位。伍院長30餘年學術生涯獲多項學術殊榮,包括美國臨床研究學會(ASCI)院士、美國醫師學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hysicians,AAP)國際血栓學會Sanofi獎、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屆院士、美國休士頓德州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校長學者獎、歐洲科學院院士等。

伍院長於正式就職前為儘快熟悉院務,曾於4月份本院召開研究人員學術研討會時專程自美返國,全程與會、積極參與討論,並分別與主管及研究人員們進行座談,座談中伍院長廣泛聽取本院主管及研究人員的寶貴意見。此外,伍院長亦於5月中旬回國,分別拜會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科技顧問組林逢慶政務委員,並由衛生署侯勝茂署長安排與立法委員餐敍,相互認識並交換意見,期待在最短的時間熟悉院務相關運作,帶領同仁快步向前。伍院長感性地表示,接下此任務,除了感謝中研院李遠哲院長「回國接受挑戰」的激勵、錢煦及羅浩院士長久以來的精神支持,更需感謝伍夫人的全心相伴,讓歸鄉之路益加欣然順利。
《文:賴瑨萱,沈世華;攝影:何書賢;圖一左起:梁賡義代理院長、侯勝茂董事長、伍焜玉院長》

學術交流
國際細胞治療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llular Therapy;ISCT)第12屆年會紀事

日前應邀赴德國柏林參加國際細胞治療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llular Therapy; ISCT)第12屆年會。ISCT成立於1992年,目的在提供全球醫師及科學家們有關細胞治療的教育訓練與交流的平台,並嘗試發展標準化技術,提供專業管理及促進國際合作。ISCT在幹細胞相關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均十分活躍,積極參與的細胞治療研究,包括有樹狀細胞免疫治療、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及組織幹細胞(tissue stem cells)的再生醫學研究等。

五天的會議中,來自各方面的專家討論的題目,包括有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利用樹狀細胞之免疫治療、間葉幹細胞的免疫特性,及不同來源成體幹細胞(包括脂肪衍生幹細胞和胎兒組織衍生幹細胞)的分離等主題。筆者這次接受邀請所發表的演講主題為:另類人類幹細胞的來源--胎盤衍生出來的多潛能細胞(Alternative Sources of Human Stem Cells: Placenta-Derived Multipotent Cells)。 我們知道,傳統上幹細胞的來源包括有胚胎幹細胞及成體幹細胞。然而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的取得涉及到倫理上的考量,並有腫瘤化的疑慮;而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s)如骨髓分離來的幹細胞,在分化及生長的潛能上則有較多的限制。因此,目前許多研究團隊都持續在尋找符合倫理、容易獲得,且具高產量的幹細胞來源。目前看來胎盤似乎是較為符合這些條件的器官,因為它是來自胎兒發育時的臨時器官,在產後就會被丟棄。 我們的研究團隊這幾年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也因此獲邀在這次大會中發表相關的演講。

我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從人類足月的胎盤分離出ㄧ群具多分化性的細胞(PDMCs),這些細胞表現出許多間葉幹細胞(MSCs)共有的表面抗原,包括CD105/SH2, SH3, 及 SH4,也表現了胚胎幹細胞的表面抗原包括SSEA-4,但缺乏造血性、內皮性及滋養層(trophoblastic)特有的表面抗原表現。在適當的培養環境下,PDMCs可以分化成脂肪,骨頭及神經組織。我們最近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PDMCs不但能分化成臨床上需求的軟骨,也可分化成屬於內胚層的肝臟細胞。此外,利用純株細胞選擇測定(clonality assays),也已成功地將PDMCs裡的幹細胞族群分離出來。在免疫研究方面,也發現PDMCs具有抑制多種免疫反應的現象,包括抑制T細胞增生及增加TGF-β的分泌。這些新的發現,都支持使用PDMCs來做為幹細胞/前驅細胞來源的遠景。這次在大會的報告,自然也引起了很多學者的興趣與討論,能與來自全球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齊聚一堂切磋討論,也是一種快樂難得的機會。

最後,謹簡短介紹會議所在地柏林的點滴。西元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柏林成為橫跨兩個不同世界的門戶。今天所見的柏林是個豐富且值得探索的大城市,新潮與古老並容。為了迎接今年(2006年)夏天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舉行,柏林不但興建大型體育館,在市內各大景點也擺設了與德國人文遺產及科學研發有關的六座大型雕塑作品,稱為「創意之旅」(Walk of Ideas)。這些大型雕塑的主題分別包括了音樂、醫藥、汽車及相對論等。利用參與研討會之餘,以一天的功夫走馬看花舊地重遊,參觀這個具歷史性且持續還在發展的城市,倒也是另一種收穫。
《文/圖:顏伶汝》

院務紀事
國衛院與國立聯合大學簽署學術合作辦法

為執行本院培育人才之重大任務,並促進本院與國立聯合大學之教學、研究合作與互動,特於中華民國95年6月26日,假本院竹南院區行政大樓B1第四會議室,辦理「國立聯合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術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當日與會之雙方代表包含:李校長隆盛、鄭主任秘書一俊、江教務長炫樟、鄭研發長文伯、高院長振山及陳慧珍女士等六人,及本院梁代理院長賡義、張代理主任秘書憶壽、行政處賴處長基銘、梁代理處長春金、教育委員會張委員仲明、陳委員振陽,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謝研究員顯堂、李助研究員立安、鄒助研究員粹軍及行政處秘書室代表、院內研究業務處代表等。

會中由本院梁代理院長賡義與國立聯合大學李校長隆盛為雙方代表致詞,在雙方出席人員簡單自我介紹及意見交換後,本院梁代理院長賡義與國立聯合大學李校長隆盛共同簽署學術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結束後,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本次學術合作協議之簽署在愉悅與輕鬆的氣氛中順利完成,會中對於合作方向與內容作了相當多的意見交換,期許未來能由教育學程籌辦、碩博士班學生指導、生物醫藥通識學科開課、研究資源與空間共享,及研究計畫合作等幾個部分來進行。於考量現階段兩雙方人員的學術研究領域與背景後,於初期之合作形成共識,先由本院環職組與國立聯合大學環工系所開始進行合作,日後再逐步擴大至醫工、生藥等各領域。為推展此合作共識,國立聯合大學李校長隆盛盛情邀約本院環職組及其他有興趣之本院同仁於近日參訪國立聯合大學。

展望未來,希冀能在雙方教研人員、學生及研究計畫的密切互動與合作中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創造豐碩之人才與研發成果,並期許雙方迎向雙贏、共榮的新局。
《文:張文正;攝影:何書賢;圖: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院務紀事
「十年有成-研究殿堂」攝影比賽結果揭曉

本院竹南院區自落成進駐至今已屆滿年餘,大家對於竹南院區這個永久的家,從無到有,從陌生到熟悉,總有著胼體胝足、共同奮鬥的感念。藉此機會,舉辦「十年有成-研究殿堂」攝影比賽,從同仁眼中感受到在竹南落地生根,成長茁壯,更是別具意義。

舉凡建築群像、院區環境、研究團隊、研究室成果、實驗顯像、生物影像等主題皆可入鏡,藉由攝影比賽,帶動更多同仁對本院工作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團隊合作和研究成果的努力過程,透過不同的鏡頭,展現出不同的一面。

此次比賽共有18人總計73幅作品參賽,每人以10幅作品為限,初審會議選出40﹪進入複審,複審會議再就初審獲選之作品選出受獎人名單。評分標準係根據下列三項之總和:1.拍攝主題內容(佔40%):依參賽作品名稱,文字說明及主題相關程度評分,2.構圖(佔30%):攝影構圖的表現、攝影技巧、光線、取景等,3.其他(佔30%):作品具有特殊啟發性或意涵、創意的表現手法、具體表現與關聯度等。經過7名評審委員審慎檢視及再三討論,前三名作品如下,

首獎:「雨後,國衛天青」--技轉室施富雄(圖上)

二獎:「紅瓦綠樹藍天白牆」--衛政中心李靜薇(圖右)

三獎:「研究大樓之一:優秀人才薈萃之城堡、研發能量聚集之殿堂」
   --行政處秘書室何書賢(圖下左起)
   「從無到有─雛形體現」--主秘室林聖玉
   「時光暫留」--行政處總務室張維全











佳作得獎名單及作品(五名,其餘從缺)如下:
「向下扎根」--生統生資組柯清瑀(左)
「春夜之學人城堡-依舊耀眼」--幹細胞中心黃保宜
「欣欣向榮」--癌研所林聖傑
「輻輳之處」--主秘室林聖玉
「集『資』/圖資大樓之二:資源之供給、資訊之傳遞、資料之彙集」--行政處秘書室何書賢

所有得獎作品將予以放大裱框,吊掛於本院會議中心長廊及圖資大樓一樓走廊展示,得獎人將分別頒與獎金與獎狀以玆鼓勵。最末,評審委員更提出建議提供未來舉辦攝影比賽之參考:
1.參賽作品除了提供電子檔案上傳外,並提供4X6之相片評審。
2.比賽主題建議擴大至竹南及頭份之風土民情介紹等,使大家更融入及深入瞭解在地生活。
3.針對電子顯像類之研究成果相片,應成立專門項目評比較為有利。

《文:陳伊婷;圖:得獎作品》

學術活動
技術移轉室生物技術專利演講-陳恕琮專利工程師

主講人:陳恕琮專利工程師(法瑪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
演講主題:台灣與美國之專利申請須知
時間:2006年7月10日(星期一) 1:30-3:30 PM
地點:6th meeting room, B1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NHRI Zhunan Campus
國衛院竹南院區行政大樓第六會議室(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本演講屬公開性質,歡迎踴躍參加!
聯絡人:郭慧真(037)246-166 ext.33201
《文:郭慧真;攝影:何書賢》

學術活動
疫苗研發中心學術演講-Dr. John C. H. Fann

主講人:Dr. John C. H. Fann(Group Leader, Cell Culture, Manufacturing Sciences, Abbott Bioresearch Center)
演講主題:Development and Scale-up of Mammalian Cell Culture Process for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利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量產重組單株抗體
時間:2006年7月11日(星期二) 2:00 PM
地點:R1-B1022 (Research Building Ⅰ), NHRI Zhunan Campus
   國衛院竹南院區研究大樓R1-B1022演講廳
   (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35號)
本演講屬公開性質,歡迎踴躍參加!
聯絡人:胡勇誌博士(037)246-166 ext.37745
《文:詹少嫻;攝影:何書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