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7 期 2007-11-16

健康知識
藥與毒的挑戰--迎接成癮醫學時代的來臨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Substances, Licit or Otherwise: The Era of Addiction Medicine is Upon Us

筆者於三十多年前在美國重新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最常感到困擾與驚訝的一件事,是藥物濫用問題在社會上、在醫學體系裡,竟然會如此地氾濫。住院與門診的患者,幾乎各個或多或少同時有酒精濫用或非法藥物的病史。到了急診處,則幾乎我們所有的『顧客』,不論其原初的精神疾病症狀為何,都早已被酒精或種種不知名的『街頭藥物』(street drugs)搞得面目模糊,無可辨識了。初來乍到如我,就如此消耗掉許多北國嚴冬的夜晚,無法臆度哪一位只是酗酒過度,哪一位在街上買錯了藥,哪一位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復發,哪一位又單純地只是因為夫妻失和,大打出手。而不論我如何地努力,等到第二天一早檢查報告出來時,卻還是不得不為自己對酒精與『街頭藥物』的『天真』與無知而沮喪。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2004年的台灣,早已逐漸遠離那或許在某些方面尚屬『純樸天真』的年代。不幸的是,純就藥物濫用的層面來講,『天真』的年代的確已逐漸遠離我們。1980年間,葉英堃師與胡海國兄的流行病學資料初出爐,最令我訝異的,莫過於那超過百分之五的酒精濫用盛行率(儘管其實這個比率還遠低於歐美日韓)。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回首,看到的的確是日漸增多,煙霧瀰漫的酒廊夜店。而更令人驚異的則是,似乎一夜之間,檳榔攤與檳榔西施已如雨後春筍,羅列於四處的通衢要道。〈更多內容〉
《文/圖: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林克明組主任》

人事動態
癌症研究所郭靜娟助研究員到職
Assistant Investigat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Dr. Ching-Chuan Kuo

郭靜娟博士自96年10月2日起擔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專任助研究員。

郭博士於90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農學博士學位,之後由於對癌症藥理領域深感興趣,隨後進入本院癌症研究組 (自95年1月1日改制為癌症研究所),於張俊彥醫師研究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主題涵括:(A) 新穎抗癌藥物的開發與作用機制之探討;(B) 癌細胞中O6-甲基鳥糞嘌呤-DNA-甲基轉化酵素 (MGMT) 之調控與癌症治療之應用。

有關新穎抗癌藥物開發部分,郭博士參與多項藥物作用機制之研究,其中之一為生技藥研組與癌症研究所共同合作之微小管抑制劑DBPR104 (BPR0L075)。DBPR104為indole類化合物,屬於CA-4之類似結構,能有效抑制體外或活內的腫瘤細胞生長。DBPR104能使細胞週期停滯在G2/M期並誘發細胞凋亡,而這些改變,與細胞內調控細胞週期或細胞凋亡的蛋白,包括Bcl-2、cyclin B1、Cdc2和Cdc25C的變化相關。最重要的是,DBPR104不為多藥抗藥蛋白p-gp170/MDR及MRP1的受質,故對於各類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有極佳的潛力,特別是當癌症病人具有多藥抗藥性也應具有極佳的治療空間。DBPR104為目前本院藥物開發團隊中最具潛力之候選藥物,並計畫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更多內容〉
《文/圖:癌症研究所郭靜娟博士提供、秘書室鄭慧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