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 期 2009-01-15

院務紀事
公告97年度臨床醫師攻讀臨床與基礎醫學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獎助獲獎名單
Recipients of NHRI 2008 Medical Research Award for Physicians in Work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

























為鼓勵國內在職醫師、牙醫師、中醫師接受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研究教育,培育優秀之醫學研究人才,提昇國內醫藥衛生研究水準,本院特提供「臨床醫師攻讀臨床與基礎醫學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獎助」。本獎助每年辦理申請乙次,獲獎人由本院支給獎助金1次新台幣壹拾萬元整,同一獲獎人受獎累計以2次為限。

申請資格為教育部核定之國內臨床醫學或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修業滿一學年以上且於申請時仍在學(含修業滿一學年後直升博士班未滿一年)或畢業未滿一年之臨床醫師、牙醫師、或中醫師。一般班在職生不符合本獎助申請資格,恕不接受申請。其他醫學相關科系,包括如:醫工、公衛、醫管等,因與培養醫師研究人才較無直接相關,恕不列入獎助對象。

上圖為97年度獲獎名單。
《文:學術發展處》

會議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實證醫學學術研究工作坊系列報導(二)-研究規劃
A Serial Report for NHRI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Workshop - Planning research

對於研究規劃,Dr. Summerskill提出4點注意事項:(1)規劃研究時同時思考論文發表形式;(2)撰寫論文及投稿時要參照期刊發表指引;(3)瞭解期刊著重的內容與要點、研究發表的趨勢、文稿被同儕審閱的重點;(4)注意目標發表期刊的品質、編輯者、研究倫理規範、作者排序及審查委員組成。

Dr. Summerskill提醒研究者在規劃臨床研究時,可以參考ICMJE指引(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進行規劃,還可考量臨床試驗執行者(trialist)、統計學家、機構裡審查委員的意見。他表示,研究設計的好壞會從各個角度影響研究的表現,包括研究論文的發表,而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會讓試驗流程的組織管理、執行、資料分析、論文撰寫與發表更順利。〈更多內容〉
《文/圖:The Lancet執行編輯Dr. Summerskill演講;編輯中心吳萃慧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發中心郭耿南主任》

人事動態
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林淑宜助研究員到職
Dr. Shu-Yi Lin has been appointed as Assistant Investigator with the Center for Nanomedicine Research

林淑宜博士自2008年12月31日起擔任奈米醫學研究中心專任助研究員。

林博士於2002年於清華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此後擔任6年的博士後研究,由於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正是奈米科技起步之際,因此有機會在早期接觸金奈米微粒在化學感應器的開發,再加上林博士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的重點是:利用掃瞄式穿隧電子顯微鏡研究自組分子薄膜的特性。專攻表面自組分子薄膜的各樣性質,使得林博士十分擅長於調控表面分子膜的結構,此外結合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十分紮實的有機合成訓練,更加強林博士在操控表面科學的敏銳度,因而能在博士後期間有突出的表現。

林博士於2007年有機會接觸並探索金奈米微粒在生物醫學的應用,由於金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縮小尺寸之後的金奈米微粒有著十分吸引人的表面電漿共振現象,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奈米尺寸的金奈米微粒不會發光,以致於在實際應用需要結合有機螢光物質,才能標示出金奈米微粒的蹤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博士到任後將著重於開發各種螢光波長的金量子點來當作藥物載體。金量子點具有次奈米(sub-nm)的結構且會放出螢光,然而由於金量子點僅由數個到數十個金原子組成,合成時不易控制尺寸是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林博士已經找到克服這項障礙的關鍵,順利合成出會發藍光的金量子點,期待接下來可以發展出會發出綠光、紅光及近紅外光的金量子點並開發金量子點在生物醫學的應用。此外,林博士的另一項使命是協助奈米醫學中心同仁解決表面分子膜的問題。

林博士加入奈米醫學中心研究陣容,將與中心其他成員共同致力於奈米微粒在生物醫學的研發工作。
《文/圖:奈米醫學研究中心》

學術交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師生來訪
Visitors from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8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劉良院長等一行43人於2009年元月8日蒞臨本院竹南院區參觀訪問。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為香港最早由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機構。1998年開辦五年全日制中醫學學士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2001年創辦四年全日制中藥學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為香港唯一中藥學教育機構,擁有在讀全日制及兼讀制各類課程學員約1800人,各類教職約160人。是為訓練新一代的中醫師及中醫藥研究與應用的專業人才,及提供中醫師持續教育的機會與提升業界專業水準之教育機構。目前且開辦5間中醫診所,為學員提供臨床實習機會,亦對外提供優質的中醫醫療及保健服務。

此次到訪來賓包括以下教職員及中醫藥學系學生近三十位:

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教授 中醫藥學院副院長 蕭文鸞教授
中醫藥學院教授 姜志宏教授 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 周華博士
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 楊智鈞博士 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張世平博士
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余堅文博士中醫藥學院高級講師 薛益明博士
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李敏博士中醫藥學院高級講師 涂丰博士
中醫藥學院一級講師 張清苓博士 中醫藥學院執行主任 羅英婷女士

來訪貴賓由本院主任秘書梁啟銘特聘研究員親自接待,會中並安排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研究員謝興邦博士、及癌症研究所合聘副研究員賴基銘醫師進行簡報,介紹生物藥物研發、癌症研究近況、與中醫藥研究於癌症治療的運用情形。賴基銘醫師並詳細介紹中醫藥抑致癌症幹細胞之檢測平台技術。會中討論熱絡,並提及舊藥新用申請專利之可能性、技術轉移之方式等實際經驗交流,謝興邦博士並表達歡迎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學生未來考慮到國衛院從事研究工作。
《文/攝影:編輯中心陳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