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期 2009-02-26

研究發展
心血管研究團隊發現創新腦中風治療方法及機制
Ligand-Activat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euronal Apoptosis by 14-3-3ε Upregulation

本院院長伍焜玉院士及劉俊揚博士的研究室最近發現細胞核受體PPAR -δ所導引的蛋白質14-3-3ε增加,能減少細胞凋亡,是保護細胞的重要機制。他們與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林天南博士以大老鼠中風模式探討PPAR對於中風的療效,研究結果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Rosiglitazone可控制中風,減少中風大老鼠腦部細胞凋亡,其療效是經由驅動新款的細胞內轉錄因子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 調節基因表現的機制來減少細胞凋亡,以防護局部缺血性中風所造成之傷害。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知名的「循環」(Circulation)雜誌接受,並已於2月16日發表在該雜誌的電子期刊上。

這個已上市藥品的創新治療方法與機制,不僅提供中風治療研究的新方向,更有快速進入臨床試驗之優勢,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發現,Rosiglitazone不僅可以減少一半中風腦部組織的壞死現象,且於發生中風的兩個小時內都有效果,對於分秒必爭的缺血性中風患者不啻是一大福音。這項研究成果除了可應用在腦中風的治療,也可應用在心血管所引起的相關疾病上。〈更多內容〉
《文/圖:秘書室賴瑨萱、院長室黃蕙嵐》

學術交流
本院與清華大學斑馬魚核心實驗室開幕
The Zebrafish Core Facility established b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NHRI

為發展斑馬魚研究,提升生物醫學研究水準,本院與國立清華大學共同設立斑馬魚核心研究設施於清華大學生物醫學科技研發中心,並於2009年2月20日核心實驗室舉行開幕儀式。

本院伍焜玉院長表示,斑馬魚是一種透明的生物,近來以斑馬魚作為動物研究模式,已建立疾病研究模型及骨髓移植,不僅可運用於基礎發展生物學,也可運用在肝臟、電子心臟等研究,並進行合適的藥物篩選。

國衛院與清大進行學術合作已有很長時間,有相當多的研究項目進行中,清華大學陳文村校長表示,清華大學技術移轉中心設計此斑馬魚核心實驗室之標識,由兩尾魚組成,也象徵兩個機構的合作關係,其圖形也象徵雙方未來合作前景無限大。以清華大學的醫學中心、生醫研究中心、醫材研發中心與育成中心結合國衛院之力量,發展新竹醫學園區成為生物醫學科學研究重鎮,將指日可待。〈更多內容〉
《文/圖:編輯中心陳筱蕾》

學術交流
美國公共衛生學會第136屆年會紀事
Report on APHA 136th Annual Meeting and Exposition

第136屆美國公共衛生學會年會與展覽會(APHA 136th Annual Meeting and Exposition)2008年10月25日至10月29日於美國聖地牙哥舉行。此次年會有超過1000個科學報告場次(scientific sessions)。筆者於26日抵達會場後隨即參觀整個會場配置,對於APHA所設置之展覽會場特別感興趣。此次展覽會由美國公共衛生相關學校、政府組織及各國相關之衛生組織組參與組成提供許多免費資訊,而我衛生署亦設有展示攤位。

此次年會26日之開幕演講邀請Sir Michael Marmot教授進行演說。過去30年來Michael Marmot教授致力於健康不均等研究,他在此次會議講題為「Health in an Unequal World: 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當天傍晚由擔任APHA年會眾多籌備小組成員的佛羅里達大學健康資訊實驗室主任許教授(Jiunn-Jye Sheu)召集參加此次盛會的赴美與旅美台灣學人進行聚會,與會者有30餘位。此次參加或發表文章之台灣學人,以及衛生署此次前往之官員,包括葉金川署長、侯勝茂前署長、國健局蕭美玲局長、國合處楊哲銘處長、企劃處戴桂英處長等,與國內外學人進行討論。在此聚會中,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發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郭耿南主任邀請旅外學人與本中心合作,並與大家相互交換意見,討論未來可能的合作模式,聚會後許教授亦提出希望於APHA成立台灣委員小組(Taiwan Caucus),鼓勵大家多多參與APHA的相關活動。〈更多內容〉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發中心江宜庭研究助理;右側為筆者》

人事動態
癌症研究所張文祥博士升等為專任副研究員
Dr. Wun-Shaing Wayne Cha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has been promoted to Associate Investigator

癌症研究所張文祥博士經本院聘任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9年2月份起升等為專任副研究員。

張文祥博士於1995年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血液系取得生物醫學博士學位,隨後分別於劍橋大學及國衛院進行博士後研究,於2001年受聘為本院助研究員。張文祥博士至今共已發表30篇研究論文,其研究領域除探討蛋白酵素及蛋白酵素抑制劑基因對於癌細胞生成、侵襲與轉移能力的影響外,亦針對人類基因體以著「頭對頭」方式緊密排列的癌相關異源基因進行分析研究。張博士研究團隊並設計一套可回收重複使用之24孔洞低價位活體外癌細胞侵襲模擬實驗系統,藉以進一步提昇癌轉移相關蛋白酵素基因與抗癌藥物的篩選與研發速度。此項發明業已獲得研究專利。此外,張博士研究團隊也積極參與院外合作研究,並運用化學合成、結構生物資訊學與癌症藥學研發新穎抗癌藥物。
《文:編輯中心;圖:張文祥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