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3 期 2011-05-06

研究發展
鋰鹽在單核球分化成樹突細胞過程之調控作用
NHRI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mod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y lithium chloride

雙極性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估計世界上約有0.5-1.5%的人口會受此疾病影響。造成此疾病之確切原因仍不清楚,然而過去之研究顯示,基因遺傳與環境因子均扮演重要角色。患者大多發病於20歲前,此病之特徵為會不斷經歷躁期(mania)與鬱期(depression)兩種極端的情緒狀態,並且這兩種相反情緒狀態會周期性的反覆出現。使用鋰鹽(Lithium)來治療雙極性躁鬱症約有50多年的歷史,最近已陸續有一些新藥被開發來取代鋰鹽用於雙極性躁鬱症之治療,但也有研究探討鋰鹽在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應用。

臨床上鋰鹽被認為有情緒穩定之效果,實驗室研究也發現鋰鹽在特定狀況下可以減少神經細胞之損傷,但是鋰鹽用於治療雙極性躁鬱症之作用機轉一直不是很清楚。有報告指出在這些患者身上可觀察到異常的免疫狀態,而在使用鋰鹽治療後,免疫狀態會漸趨正常。已有許多研究顯示精神狀態與免疫反應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因此本院癌症研究所劉柯俊副研究員團隊推測鋰鹽治療雙極性躁鬱症之效用可能與調控免疫反應有關。而依據最近幾年對人體免疫系統運作的瞭解,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在調控各種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該研究團隊與台北醫學大學呂思潔老師合作,探討鋰鹽如何影響樹突細胞之分化及其功能之研究,並剖析可能之分子作用機轉,此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11年2月之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此研究發現在周邊單核球分化為樹突細胞之過程中,鋰鹽會增加CD86及CD83輔助刺激分子於細胞表面之表達,可促進樹突細胞與T細胞之交互作用,同時會增加IL-1β、IL-6、IL-8及TNF-α等促進發炎反應之細胞激素和趨化激素,但當樹突細胞暴露於代表病菌感染狀態之LPS時,鋰鹽反而會抑制這些發炎相關激素及輔助刺激分子之表達,顯示鋰鹽在體內一般恆定狀態與病菌引發之發炎狀態下對樹突細胞有相反之調控作用。進一步之研究發現在樹突細胞分化過程中,鋰鹽會抑制GSK-3β但活化PI3K、MEK及PPARγ之活性,這些訊息傳遞分子分別或共同影響了各種細胞激素和輔助刺激分子之表達。活化PPARγ之活性導致樹突細胞表面CD1分子之減少,此作用與脂質之代謝有關,可能是服用鋰鹽患者體重有變化之原因,同時也可能降低樹突細胞呈現神經細胞之自體脂質抗原給T細胞之能力,減緩自體免疫造成之神經細胞損傷。這些綜合之免疫調控功能或許與鋰鹽之臨床效用有關,但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文:癌症研究所劉柯俊副研究員;圖:封面期刊》

院務紀事
本院與國立清華大學暨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舉辦「2011年生物科技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
NHRI presents findings at 2011 NHRI, NTHU and ATIT Joint Presentation on Biotechnology Achievements

為能使科學研究成果移轉並應用於產業發展,本院與國立清華大學暨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於2011年4月22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會議廳舉辦「2011年生物科技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

此發表會以主題方式進行,分別為動物模式、蛋白質表現平台、幹細胞、生物醫學工程等,發表三個研究機構具應用導向之研究成果。除了研發人員外,與會人員包括多家生技、醫藥、農業等方面相關廠商代表,共1百多人參加,透過聯合發表會的形式,主動呈現技術發展延續與應用面向,為產業界與學研界人員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管道,以擴展研發成果的價值,進而升級我國科技產業。

發表會中,本院共有以下7位研究同仁發表疫苗、奈米、癌症及幹細胞等領域共8項研究成果。個別簡述如下:

「肺癌之非人類實驗動物模式」
疫苗研發中心周彥宏助研究員所發表之「肺癌之非人類實驗動物模式」,利用肺表面活性蛋白C驅動子(surfactant protein C promoter)帶有綿羊逆轉錄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 JSRV)封套蛋白基因在FVB小鼠發展基因轉殖鼠為肺癌動物模式,JSRV主要感染在草食性動物,其所產生的病變與人類肺腺癌極為相似;此發明建立可以自發引起肺向性癌症的肺腺癌基因轉殖小鼠模式,此基因轉殖鼠容易繁殖及操作,且可以在2至3個月產生自發性肺癌,藉此動物模式,可以研究訊息傳遞與癌化機轉的產生,以及評估抗癌藥物。〈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技轉及育成中心》

健康知識
美國研究顯示:最好的抗氧化堅果—核桃
US study: Walnuts―the best nuts for antioxidants

第241屆美國化學學會年會(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今年3月底於美國加州舉行,美國斯克蘭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cranton)Joe Vinson教授於會中發表的報告指出,核桃含有將近70個單位的多酚類(polyphenols),此種抗氧化物在核桃裡的含量比任何其他研究試驗過的堅果如花生、杏仁、美洲薄殼胡桃(pecans)、開心果等還要高要多;核桃裡的多酚類比維生素E多2至15倍。

Vinson教授表示,1盎司(約28克)的核桃所含的抗氧化物較人們自蔬果中所獲的總量來得多,但可惜的是,人們平常吃的核桃量並不多;儘管核桃不可取代蔬果,但建議或許一般美國人可以再增加些許堅果至他們的飲食中。Vinson教授提到,堅果一般都擁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組合,舉例來說,堅果除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可取代肉類外,更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是非乳製品且無麩質。此外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在多年研究下,也把經常地食用少量堅果或花生醬與降低心臟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膽結石、第二型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連結在一起。〈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劉盈秀編譯整理;圖:劉盈秀攝影》

學術活動
成癮科學研究研習會
NHRI to hold workshop on Drug Policy,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Drug Addiction

日期: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樓401會議室
   (台北市徐州路2號)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成癮科學學會
     國立中正大學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http://pubcal.nhri.org.tw/workshop/

截止日期:2011年5月16日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