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4 期 2012-03-06

會議報導
第一屆台日雙方去磷酸酶研討會報告
Report on the 1st Japan-Taiwan Bilateral Conference on Protein Phosphatases

2011年12月2日筆者與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陳怡榮副研究員會同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及成功大學多位學者,共同前往日本岡崎市愛知縣參與第一屆台日雙方去磷酸酶研討會(1st Japan-Taiwan Bilateral Conference on Protein Phosphatases),與會台日學者共約二十餘人。會中除由各學者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同時亦討論及規劃台日去磷酸酶之合作事宜。

此次會議台方由中研院前副院長王惠鈞研究員(生化所)帶領,偕同生化所孟子青副研究員及陳光超助研究員、成功大學蔣輯武助教授及本院陳怡榮副研究員與筆者等共同與會。日方代表則由JAPPR主席Dr. Shinri Tamura領銜,會同東京大學、金澤大學、近畿大學、三重大學、神戶大學、奈良女子大學、熊本大學及National Institute for Basic Biology十多位學者共同參與。會議地點位於日本愛知縣岡崎市National Institute for Basic Biology,為僅一天議程之密集交流會議。〈更多內容〉
《文/圖: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黃慶裕助研究員》

出版資訊
2011腎臟健康論壇之共識與建言
New book –Consensu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2011 Kidney Health Forum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於近日出版「2011腎臟健康論壇之共識與建言」新書。鑑於末期腎臟病(ESRD)對國人健康與台灣社會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本院於2011年1月15、16日邀請國內外腎臟相關臨床研究者、公共衛生學者與衛生署相關單位舉行「2011腎臟健康論壇」,分別針對國內腎臟病重大議題,先由各組專家就現況、問題與解決方法,整理出國內外研究成果,再進行分析與論述,經由與會學者專家討論後凝聚共識。

「2011腎臟健康論壇之共識與建言」以10個部分討論國內有關慢性腎臟病(CKD)防治問題,分別為:慢性腎臟病初級預防,慢性腎臟病次級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轉介與整合照護,兒童腎臟病之防治,慢性腎臟病病患的診斷治療、轉介與開始透析時機,西藥的使用與管理,中草藥與重金屬的使用與管理,藥物與健康食品的標示與管理,腎臟移植,透析終止或不予透析等;針對每項問題,詳細說明背景與原委,並提出多面向的整合性建議。本書經衛生署相關單位審閱並提供寶貴意見,可說是結合了醫界、學界、公衛界以及衛生單位審慎研討後的共識與建言。

面對國人健康與社會造成重大衝擊的新國病CKD,本院以一貫實證研究精神為出發點,多年來積極與國內外臨床及學術界專家研討,希望為維護民眾健康尋找新出路。「2011腎臟健康論壇之共識與建言」記錄了該論壇與會數十位學者專家的共識,其內容包含各項議題現況、目前問題與解決方法及針對解決方法進行的監控指標,期能將這些訊息提供給更多臨床照護者、腎臟病相關研究者與衛生政策制定與執行者參考。本院也將匯合各界之專業,持續進行相關指引之建立與推動,並進而評估成效,希望發揮群策群力的力量,擺脫CKD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歡迎有興趣讀者至本院出版品網頁或洽政府出版品統籌展售之國家書店五南圖書購買。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陳郁安》

知識產權
如何避免自己的研究成果成為專利申請的前案
How to prevent one's research work from constituting prior art in patent application

專利漸漸成為學術研究單位延伸研究成果價值的指標之一,然而大部分研究人員常為了升等或加快研究成果之呈現,同時也因為對專利申請及其相關規定之不熟悉,將研究成果先以論文方式發表後才開始考慮專利申請,導致技術保護、推廣及布局的限制。

現階段多數國家的專利申請仍採先申請原則(first to file),申請專利的時間點因而具有其關鍵性。以先申請原則而言,各國專利審查官會以發明人提出申請的日期為準,審查該發明是否有符合可獲專利之要件。

以美國專利申請為例,美國專利審查指南(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 MPEP)即敘明如欲獲得專利,必須符合專利三要件:新穎性(novelty)、進步性(inventive step, non-obviousness)及產業利用性(industrial applicability)。新穎性之審查依據為是否有任何前案與專利申請案完全相同;進步性則審查透過先前技術的結合是否即可輕易完成,如結合的結果不可預期性愈高,則進步性強度愈強;產業利用性之範圍較為廣泛,以能於該領域產業上運用為審查標準。〈更多內容〉
《文/圖:技轉及育成中心陳詩雨;審校:兆里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

健康知識
果蠅PGC-1基因的抗老化活性
Anti-aging activity of PGC-1 in Drosophila

2011年底,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vid Walker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果蠅研究中,發現一個能減緩老化過程的PGC-1基因;活化此基因增加了細胞內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週期能力的微小發電機﹝粒線體﹞的活性。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在老化過程中細胞功能退化的機制;而粒線體能量代謝的改變或許特別重要,因其影響了廣泛的細胞作用機制,且任何的缺陷也會在細胞內造成廣泛的影響。由於果蠅所提供的多方面基因探索方法和具有與人類相近的生物型態,因此,已證實果蠅為探討許多人類疾病的分子與細胞機制寶貴的資源。Walker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利用此強大的遺傳學研究模式生物,來探討粒線體在健康與壽命中的作用。〈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劉盈秀編譯;圖:Cell Metabolism 2011; 14 (5)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