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8 期 2012-04-03

學術交流
「國際幹細胞庫創制會」研討會紀要
NHRI researcher attends ISCBI Workshop on the delivery of high quality iPSC resources

國際幹細胞庫創制會(The International Stem Cell Banking Initiative, ISCBI)旨在聯合世界各國及地區政府的幹細胞庫,而創建一個全球幹細胞庫網絡,以促進確切落實在幹細胞研究及其臨床應用。今年2月21至2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ISCBI研討會,焦點在討論細胞庫如何提供高品質的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並建立優良培養規範及品質控管的準則,及定義這類細胞轉譯至臨床上的應用範圍。

ISCBI的基本會員國中有超過20多個代表參加本次研討會,雖然台灣並非ISCBI會員國,筆者卻有幸能代表參加,主因是筆者參與本院伍焜玉院長所帶領的幹細胞研究團隊,在計畫中主要負責「幹細胞品管與體細胞轉化成誘導幹細胞」的核心實驗角色。為期3天的會議,首先由人類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和iPSCs方面臨床應用揭開序幕,目前這類細胞在臨床疾病上的應用包括眼睛相關疾病和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接續是針對iPSCs的衍生性議題進行討論,包括:如何進行細胞的誘導與如何從iPSCs培養選擇較有意義及合適的細胞株。在2009年ISCBI對於以研究為目的之人類胚胎幹細胞株達成共識,針對其增殖、保存,及提供訂定統一的標準作業流程,建立幹細胞鑑定的品質管制標準與最基本的準則;將進一步地審查此標準作業流程是否適用,未來將應用在iPSCs株的資源發展上。最後由科技公司發表最新技術,生命科技公司和Stemgent公司分別研發出利用仙台病毒(Sendai virus)或是核醣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再程序化(reprogramming)之有效方法,將人類體細胞(human somatic cells)轉變成iPSCs;而不再是利用轉殖基因鑲嵌至基因體之傳統方式。

筆者參加此會議得到最重要的觀念是:儘管這領域的臨床應用已有很大進展,但處於早期階段,仍有預料不到的細胞治療議題陸續發現;而hESCs和iPSCs的世代,其最終目標即是為了將來能應用在臨床細胞治療上。因此,ISCBI建立基礎研究轉譯至臨床的作業標準是刻不容緩。目前台灣在hESCs和iPSCs的臨床研究及應用,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進步的空間。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林秀芳研究員》

人事動態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陳慧諴研究員到職
Dr. Hwei-Hsien Chen has been appointed as Investigator with 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陳慧諴博士自2012年2月1日起擔任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專任研究員。

陳博士於1998年取得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藥理暨毒理學博士學位,並在該校6個月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隨即返台至慈濟大學藥理暨毒理學研究所服務,從事藥物濫用及神經藥理學相關的研究工作。其間,曾獲得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2010年國際傑出科學家合作獎」,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UCSD)分校,與該校精神醫學研究所Dr. Athina Markou研究室進行合作研究。

陳博士專長為研究甲苯的毒性及藥理機轉,並研發解毒藥物。甲苯為有機溶劑,除了職業暴露,也常被青少年吸食濫用。在甲苯研究方面,除了釐清不同發育期間暴露甲苯所產生的神經毒性及作用機轉外,並藉由動物模式投入治療藥物的研究,目前已找出一些深具潛力的化合物。此外對甲苯成癮阻斷藥物的研究,也有令人興奮的初步結果,其研究團隊正持續進行實驗,加以確認。另外陳博士對其他濫用藥物(如K他命和甲基安非他命)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發現。未來將帶領其研究團隊,更深入瞭解這些濫用藥物成癮和毒害的調節機制,期能提供更多有用的資訊,以協助藥物成癮者戒癮並改善成癮物質對腦部所造成的傷害。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院務紀事
本院環境暨職業安全衛生室舉辦「健康促進活動--口腔癌篩檢」
NHRI conducts oral cancer screening

口腔癌是台灣十大癌症中成長速度最快的疾病,口腔癌的發生與嚼食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關係密切,隨著抽菸與嚼食檳榔的人口增加,我國口腔癌的發生率也持續攀升。近20年來,其發生率與死亡率已分別增加4倍與2.3倍。國人口腔癌發生個案中,可歸因於嚼檳榔的比例為38%、歸因於吸菸為31%。國民健康局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口腔黏膜檢查除了上述目的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並藉由衛教而戒斷檳榔與吸菸,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

本院於去年底出版「口腔癌臨床診療指引」,介紹口腔癌與其分期,以及口腔癌治療前後之照護等。本院保健室為達成三段五級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創造員工權益及福祉,特請大千醫院耳鼻喉科黃山崧醫師於今年3月13日假本院行政大樓保健室為同仁篩檢服務。篩檢條件為:(1)30歲以上曾有嚼檳榔或吸菸者(包含已戒菸者)、(2)100年度尚未篩檢者(因檢查期間為每2年1次)、(3)院內同仁或家屬均可參加。本次活動共有14位同仁接受篩檢服務。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資料來源/圖:環境暨職業安全衛生室》

健康知識
飲用咖啡與罹患慢性病風險之關聯性
Coffee consump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 association study

咖啡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非酒精類飲料之一,一項2007年的調查指出,全球最大消費國為芬蘭,平均每人一年飲用12公斤,第二大消費國為德國,平均每人一年飲用6.4公斤。咖啡是種複雜的化學混合物,主要成分為綠原酸、咖啡因、多酚類;16世紀末英國醫生已觀察到飲用咖啡能加速消化、改善認知功能,亦使心跳加快。一些隨機控制實驗發現,急性攝取咖啡會使血壓升高且增加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同半胱胺酸;另病例對照研究法發現,飲用咖啡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成正向關係,這些研究結果使人們普遍相信咖啡是有害健康的。然而,一些前瞻性世代研究的結果卻是與之相左。因此,咖啡到底是有益或有害健康,近期一篇刊登於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試圖找出咖啡攝取與罹患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心肌梗塞、中風)風險的關聯性。〈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