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2 期 2012-07-10

研究發展
本院研究發現Vav3調控前列腺癌轉移機制並可作為術後復發之預測因子
NHRI researchers report Vav3 regulates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with elevated Vav3 expression correlating with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and post-treatment recurrence

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王陸海特聘研究員帶領之實驗室與奇美醫院李健逢醫師合作,研究發現一種鳥嘌呤核苷酸交換因子─Vav3,在前列腺癌轉移的機制上扮演重要之角色;而在臨床檢體的分析中也發現此分子在復發病人的檢體中表現較高,有作為預後分子的潛力,此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癌症研究領域重要期刊Cancer Research(2012; 72; 3000-3009)。

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的癌症致死率占男性的第二名,在台灣則為第七名,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前列腺癌病人的死亡往往是因為轉移所導致,因此抗轉移藥物的發展顯得十分重要。而由於目前針對前列腺癌轉移的治療藥物大多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前列腺癌研究的其一重要議題便是探索前列腺癌轉移分子作用之機制,並且從中找出能幫助治療轉移病人的標的物。

因此,為了研究前列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本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已知的致癌基因─Vav3,可經由Vav3-Rac1的訊息傳導鏈結影響前列腺癌細胞的移動與侵入能力。其機制為:在ligand的刺激之下,EphA2、EGFR或HGFR受器會被活化且吸引Vav3前來與之結合,進而活化Vav3;之後被活化的Vav3再進一步活化Rac1,因而增加前列腺癌細胞的移動與侵入能力(圖一)。〈更多內容〉
《文/圖: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林愷悌博士後研究員》

人事動態
癌症研究所郭靜娟助研究員升等為副研究員
Dr. Ching-Chuan Kuo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has been promoted to Associate Investigator

癌症研究所郭靜娟博士自2012年7月起升等為專任副研究員。

郭博士於2001年取得台灣大學農學博士學位。由於對癌症藥理領域深感興趣,隨後進入本院癌症研究組(現為癌症研究所)張俊彥特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研究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獲聘為協同研究員,2007年延攬為助研究員。

郭博士在癌症研究所參與「實驗性治療研究群」,研究領域為新穎抗癌藥物暨合併治療策略的開發與作用機制之探討。在新穎抗癌藥物開發部分,郭博士參與多項藥物作用機制之研究,其中之一為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及癌症研究所共同合作之微小管抑制劑DBPR104(BPR0L075)。DBPR104為吲哚類化合物,屬於CA-4之類似結構,能有效抑制體外或活化的腫瘤細胞生長。DBPR104能藉由結合到微管蛋白之秋水仙素結合區,進而阻斷微管的聚合,並使細胞週期停滯在G2/M期與誘發細胞凋亡。最重要的是,DBPR104不為多藥抗藥蛋白p-gp170/MDR及MRP1的受質,故對於各類惡性腫瘤的治療應有極佳的潛力,特別是當癌症病人具有多藥抗藥性也應具有極佳的治療空間。〈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郭靜娟博士》

院務紀事
本院企業工會舉行揭牌儀式
NHRI Union holds opening ceremony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企業工會(國衛院工會)於101(今)年7月6日(星期五)中午12時假本院圖書館舉行工會辦公室揭牌儀式及慶祝茶會。

此次很榮幸邀請到立法院徐耀昌委員、行政院衛生署林四海主任秘書、苗栗縣頭份鎮徐定禎鎮長、苗栗縣竹南鎮公所羅學文主任秘書、本院王陸海副院長與工會蕭樑基理事長蒞臨主持揭牌儀式。

因應時代進步,保障人權與就業工作權,我國新工會法已於2011年5月正式施行。為充分反應基層員工心聲並建立良好勞資溝通軌道,國衛院工會因應產生,並於2011年12月8日正式依法成立,成為第一個國內研究機構財團法人內員工組成的工會。

成立工會象徵國衛院員工為強化勞資對等關係的努力與員工團結一致的成就,共同促進國衛院持續進步。國衛院工會旨在扮演員工與院管理階層的溝通平台,即時且正確地反應會員集體意見,促進院內相關管理措施的制度化、定型化與優質化,讓員工安心工作,也為國衛院留住人才,共創勞資雙贏。

揭牌儀式及慶祝茶會圓滿結束,誠心感謝所有協助及參與的同仁,今後,國衛院工會有一個正式的家,有一個固定辦公聚會的場所,為全院同仁服務,更期待所有同仁都是工會成員,與國衛院一起成長。
《文/圖: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企業工會》

影音節目
國家衛生研究院特別演講:Dr. John C. McGiff
Lecture Video: Renal Microvessel and Erythrocyte-derived Adenosine and ATP Activate Purinoceptors to Produce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EET)-mediated Circulatory Responses by Dr. John C. McGiff

講題:腎微血管與源自紅血球的腺甘酸(adenosine)和腺三磷(ATP)經活化嘌呤受體產生之相關循環反應
Lecture: Renal Microvessel and Erythrocyte-derived Adenosine and ATP Activate Purinoceptors to Produce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 (EET)-mediated Circulatory Responses

主講人:Dr. John C. McGiff
    榮譽教授,紐約醫藥學院藥學系
簡介:Dr. John C. McGiff於1947年取得喬治城大學學士,後於195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博士。其後開始任教於紐約醫藥學院,研究興趣包括血管和腎功能的機制、調節血壓、血管活性激素、類花生酸類物質等。Dr. McGiff長期致力於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在調節血壓的研究,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我國輔仁大學於2001年頒發名譽博士予Dr. McGiff,於2004年獲高血壓研究委員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紐約醫藥學院並於2010年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本次邀請Dr. McGiff前來分享精采研究成果,歡迎線上觀看。

時間: 2012年06月29日(星期五)10:00 – 11:30
地點: 研究大樓R1-1122演講廳
演講語文:英文
演講時間:80分鐘
《文/影音資料整理:編輯中心陳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