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期 2004-06-03

研究發展
流行性感冒與流感疫苗

容易引起併發症的流行性感冒
至少有百種以上的病毒會引發一般人所稱之感冒,不過醫學界特別將流行性感冒簡稱為「流感」,其重點在於流行性感冒,在短時間內非常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現象,主要的感染方式為透過口鼻分泌物(內含流感病毒),經由飛沫、咳嗽與噴嚏等方式傳播給他人。

流感經過一至三天潛伏期之後,會發作如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其痊癒時間比一般感冒的時間還長,不過最嚴重的地方在於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慢性心肺疾病惡化等。這些個案多發生在老年人或是慢性心肺疾病者,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死亡。由此可見,6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或是有代謝異常的病史,以及長期在安養機構照護老人的工作人員,皆屬於流感流行期間的高危險群,而目前最佳的防杜為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的病毒與一般感冒病毒有何差異?
流感的病毒與一般感冒病毒之主要差異,在於流感病毒外表的蛋白質非常容易「突變」,由於是突變的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對這種幾乎是「全新」的病毒(因為突變之故),其免疫對抗系統是空白的,因之當病毒侵入體內之際,免疫系統的反應非常差,所以會引發強烈身體的症狀;而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因為免疫系統原本就較衰弱,這時就更容易感染。目前全世界所接種的流感疫苗,為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科學證據所建議的病毒株而製成的(例如:預估今年可能會發生哪種型態的流感),這些疫苗屬於一種裂解型病毒的成分,不含病毒殘餘活性;台灣目前所注射疫苗的對象為高危險群。

如果民眾不幸感染流感,就必須遵照醫師指示,如:服用抗病毒藥物;患者也必須多休息、多喝水,避免抽煙喝酒,同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群集聚的地方,來減少散播病毒給他人的機會。

殺傷力強悍的A型流感
流行性感冒可區分為A、B及C三種型別。依症狀來說,A型流感是三種流感中,感染者的臨床症狀最為嚴重的,其次為B型流感,再次為C型流感,而且C型流感因為病毒較輕微,不太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同時C型流感與B型流感一般而言其宿主(感染對象)均是人類,不會有人類與其他物種(如家畜、家禽等)相互感染的現象。

最容易引起併發症的A型流感,因為其病毒外表兩種蛋白質的差異,區分為兩種不同的亞型,這兩種蛋白質分別稱之為紅血球凝集素(HA/hemagglutinin)與神經胺酵素(NA/neuraminidase),且HA與NA是病毒主要發生突變的地方,目前所知,有15種HA亞型與9種NA亞型,人類流感的病毒一般是H1N1與H3N2。野生鳥類是所有A型流感亞型主要的傳染窩。除了鳥類之外,其病毒也可以交集感染其他動物,如豬、馬、海豹及鯨魚等,因之科學界也認為禽類是動物A型流感病毒的傳染源,這亦可以證明A型流感的殺傷力。禽流感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即在於經過抗原突變、替換再感染人類後,會演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人類在沒有任何抗體下,將造成不可預估的重大疫情。

預防之道以注射流感疫苗為最佳
今年度亞洲備受禽流感的威脅(其實加拿大日前也發生禽流感的死亡病例),各國政府在發現之初,均以撲殺家禽為最快手段,即在於A型流感傳染力驚人,病毒突變機會高,必須做斷然的處置。不過對人類來說,預防之道,還是以注射流感疫苗為最佳防範,然而注射流感疫苗還是需經過醫師詳細的評估。

一般而言,有下列情形不宜注射流感疫苗:
(一)對雞蛋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者;
(二)六個月以下嬰兒;
(三)發燒或急性疾病宜延後接種;以及懷孕婦女、過去接種有不良反應等因素者,必須經過醫師審慎評估之後方能接種。
《文:周文祥;攝影:陳麗秋;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專欄健康小雷達》

研究發展
SARS-CoV的早期診斷基因晶片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2003年快速蔓延的結果造成去年全世界共774個死亡病例。同時也對於台灣人民的健康及經濟造成重大的傷害。對於這個新病毒的檢測,目前臨床上是以即時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 (Real-Time RT-PCR) 的分子檢測方法進行第一線的早期感染檢測,之後再配合抗體或病毒抗原的免疫檢測:如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免疫螢光抗體檢測分析法 (IFA) 及病毒中和試驗 (Neutralization Test) 等進行確認。 Real-Time RT-PCR 的靈敏度相當高,但僅能每次檢測病毒基因的單一區域。依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的防疫檢測流程規定,如果檢體的測試結果為陽性時,必需再用病毒基因的另一個區域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兩次的檢體量及檢測的時間。另外,利用抗體和抗原之間的作用機制,其檢測上的便利性及準確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對於未發病的早期病人可能很難被這類檢測方法篩出。所以發展一個能夠彌補Real-Time RT-PCR不足的早期診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莊志立博士在和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熊昭主任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組楊志元研究員共同合作,利用SARS冠狀病毒 (SARS-CoV) 序列資料排列分析,設計出一組專一的病毒探計,以多引子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Multiplex RT-PCR)的放大技術,結合基因晶片為平台,成功建立一個能夠準確檢測出SARS-CoV病毒的檢測晶片。此晶片可同時檢測三段不同病毒基因的區域,且所需的檢體量也相對於其他方法都來得少。此晶片經過臨床檢體的初步測試,確定可以靈敏地檢測出SARS病毒,而且檢測準確性極高。另外,也可藉此晶片進行病毒濃度的半定量評估。這項研究成果投稿到國際知名實驗室研究期刊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已被接受刊登,刻正付印中。

莊志立博士自今年5月25日起升等為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專任副研究員,莊博士為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學士及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碩士,於1993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神經科學系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博士學位。之後於美國麥亞德癌症研究室(McArdle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 從事四年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加入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在生物技術上頗有斬獲,且負責協助國家衛生研究院微晶片設施及顯微鏡管理等重要核心設施服務業務,熱心參與多項技術規劃工作。
《文: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攝影:黃愛真; 圖1:SARS-CoV的早期診斷基因晶片;圖2:莊志立博士》

學術活動
國家衛生研究院演講系列:Dr. Ren Sun

講者:Dr. Ren Sun, Director, Cancer Virology Program
Jonsson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UCLA

第一場
講題:The Mechanism of Reactivation from Latency to Lytic Replication of Tumor-associated Herpesviruse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時間:93年6月7日(星期一)12:30 PM - 13:30 PM
地點:慈濟大學醫學大樓二樓第一教學研討室(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第二場
講題:Function of IL-6 in Gammaherpesvirus Infection
時間:93年6月8日(星期二)11:00 AM - 12:00 AM
地點:長庚大學醫學大樓二樓會議室(桃園縣龜山鄉文化一路259號)
《文:陳毓君;圖:演講海報》

學術活動
國家衛生研究院演講系列:唐金陵 博士

講題:從效能導向談傳統中醫藥的研究與發展
(An Efficacy Driven-Approach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講人:唐金陵 博士(Dr. Jin-ling Tang), 香港中文大學考科藍中心主任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re)
時間:93年6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00 - 12:00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內湖院區三樓第一會議室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09號3樓)
報名:截止日為6月9日; 請以e-mail方式報名 ( sammit@nhri.org.tw)
聯絡人:本院論壇 趙天麗管理師 (分機3214)
《文:江宜庭;攝影:李瑞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