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4 期 2013-10-17

研究發展
蟲草素可藉由調控GSK-3β/β-catenin訊息途徑來抑制白血病細胞之生長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cordycepin regulates GSK-3β/β-catenin signaling in human leukemia cells

冬蟲夏草為一珍貴之中藥材,其組成是由蟲草屬之真菌Cordyceps sinesis感染寄主昆蟲Hepialus armoricamus幼蟲所形成之複合體,由於此真菌對寄主具專一性,因此冬蟲夏草的來源具有地域限制性且其價值日益珍貴。冬蟲夏草被認為具有調節免疫力、抗老化及抗癌等功能,其子實體及菌絲體更被廣泛作為健康食品之使用。在冬蟲夏草的已知成分中,蟲草素(cordycepin或3-deoxyadenosine-分子結構為adenosine之相似物)被發現具有抑制多種癌細胞生長之能力,然而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及應用性仍有待研究。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劉俊揚副研究員所帶領之研究團隊,與台大醫院血液科及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合作,探討蟲草素抑制癌細胞之分子機轉,結果發現蟲草素具有選擇性的影響白血病細胞中之GSK-3β/β-catenin訊息途徑,進而抑制白血病細胞之生長,由於β-catenin在白血病中被認為是調控幹細胞更新(renewal)及存活之重要因子,因此結合蟲草素與其他治療藥物或方式具有根除白血病復發之應用潛力。〈更多內容〉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劉俊揚副研究員、盧怡珠研究助理》

會議報導
台灣細菌多重抗藥性問題嚴重-多重抗藥菌之流行病學及感控國際研討會紀實
Report on 2013 MIRL Symposium - Multidrug Resistance: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Control

背景
抗生素抗藥性已是全球性的重大公衛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內外專家皆呼籲大家重視,WHO並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2011年4月7日世界健康日的主題。為瞭解國內微生物抗藥性的普遍性及趨勢變化,何曼德院士在1997年回台主持本院臨床研究組時(現為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以下簡稱感疫所)),首先成立「微生物感染症諮詢實驗室(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Reference Laboratory, MIRL)」,執行微生物抗藥性相關研究計畫,其目標除了研究,還含括「倡導」實驗室相關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家、醫師及技術人員的互動,更包含與政府官員的互動。何院士並於隔年成立了「台灣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Taiwan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SAR)」,此計畫主要目的為定期監測國內不同細菌對各種抗生素感受性的變化,並偵測新興或正在浮現的抗藥菌。〈更多內容〉
《文/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楊采菱副研究員、陳宜君副所長》

院務紀事
本院專利獲頒「102年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牌
NHRI researchers received 2013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Award

經濟部為鼓勵創作發明,選拔從事研究發明或創作者之傑出發明人頒予「國家發明創作獎」,該獎項為我國智慧財產權界之最高榮譽,以帶動研究創新風氣,促進我國產業科技發展。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蔣維棠博士、蔡廷岳博士(原蔣維棠研究員之博士後研究員)及徐石研究助理以「吡咯啉啶化合物」專利(發明第I385163號)獲頒「102年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牌。

獲獎之專利為一種吡咯啉啶化合物,可抑制二肽基肽酶-IV(DPP-IV)之活性,適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DPP-IV抑制劑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之新型且有效的分子作用標的,於正常生理狀態下DPP-IV會快速分解控制血糖平衡的分子GLP-1,使GLP-1在人體血液中的半衰期僅一分半鐘。因此近年來積極發展DPP-IV抑制劑,以抑制DPP-IV活性,進而增加GLP-1於血液中的濃度,藉以達到控制血糖之效果。〈更多內容〉
《文:編輯中心整理;資料來源: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圖:技轉及育成中心梁華軒》

院務紀事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舉辦「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種子教師研習」紀實
NHRI organizes lectures on toxicology and health risk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近期台灣發生多起環境汙染及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人心惶惶,若能在學校課程加入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的基本概念,增強學生對於毒物學的瞭解,從校園開始紮根,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因此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和生物學科中心於9月27日假國立新竹高級中學舉辦「毒物學及健康風險種子教師研習」,希望藉此提升高中教師對於毒物及風險之認知,以利融入目前高中相關課程之教學,並蒐集教師意見,討論毒物學教育相關內容納入未來12年國民基本教育生物科課綱之可行性。

本課程邀請台大藥理所蕭水銀教授、台大毒理所劉興華教授、本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慧諴研究員進行授課。首先由劉興華教授講解外來物質對生物系統的影響及外來物質在人體的宿命,劉教授以過去的新聞事件做引導,介紹了劑量的概念與化學物質在人體是如何反應。接下來由陳慧諴研究員介紹健康風險的概念,講解容許劑量的計算方式。最後由蕭水銀教授以生活化的方式介紹基本的毒理學,並將毒理學的概念寫成順口好記的口訣,讓學員印象深刻。課程結束後進行討論,並統計學員們的意見,大部分學員認為毒物學教育相關內容,有必要納入未來12年國民基本教育生物科課綱,且幾乎所有學員願意參加將來舉辦進階的研習或工作坊,而在納入課綱前,學員們建議以舉辦教師研習、工作坊、特展等方式為毒物學教育融入課程做準備。

此次課程達到很好的效果,本中心將持續努力,希望未來能將毒物學及健康風險落實於中學學校課程,提升全民對於此方面的認知,面對各種環境汙染與食品安全事件,便能具有判斷力而不致無謂恐慌。
《文/圖: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徐如欣研究助理;審校:林嬪嬪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