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期 2004-08-27

研究發展
癌症免疫治療 -- 樹突細胞免疫療法

樹突細胞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強之抗原呈現細胞,也扮演引發先天性及後天性免疫反應之重要角色。假若能於體外讓樹突細胞在最有利之條件下攝取並處理腫瘤抗原,再將此攜有腫瘤抗原之樹突細胞做為一治療性疫苗,注射入癌症病人體內,應該能夠重新刺激產生或活化對抗腫瘤之殺手T細胞反應,進而抑制腫瘤之生長。以這類帶有腫瘤相關抗原之樹突細胞做為疫苗,可在許多動物腫瘤模式中引發預防或抑制腫瘤生長之免疫反應。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完成此類研究,以攜有腫瘤抗原之樹突細胞作為疫苗,來進行惡性癌症之人體臨床試驗。這些先期臨床試驗結果均顯示,這種治療方式造成的副作用及毒性甚低,同時對部分病人具有治療效果。因此,以樹突細胞為基礎之免疫治療,已被認為是針對末期癌症頗具發展潛力之輔助治療方式。

近幾年,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皆高居台灣前三大癌症之中。對於末期轉移性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病患,當化學治療未見效果,或因體力太差無法接受化療時,目前尚無其他經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國衛院設置在台大之合作實驗室目前有四間依據GLP規範建構之細胞培養實驗室,在我們的先期試驗中,顯示可以從正常人及癌症病人之週邊血液單核細胞中,培養產生具有良好功能之樹突細胞。因此我們針對經化療失敗之轉移性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病患,進行以樹突細胞為基礎之先期免疫治療臨床試驗,以評估此種治療方式之安全性及未來臨床應用之可行性。

這項研究結合癌症研究組基礎及臨床研究人員,並分別與台中榮總(肺癌)及臺大醫院(大腸直腸癌)之臨床醫師合作,以GM-CSF及IL-4在體外培養病人本身之樹突細胞,並分別以胚胎腫瘤蛋白(CEA)或自體癌細胞做為免疫反應目標抗原之來源,將樹突細胞與抗原混合培養,再以此混合物做為腫瘤疫苗在病人的鼠蹊部淋巴結內作4至6次注射。臨床試驗共治療了8位肺癌,及10位大腸直腸癌病患。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所有病人都沒有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或毒性反應。

在8位接受樹突細胞疫苗治療的末期肺癌病人中,有6位病人產生抗癌免疫反應,1位病人的腫瘤有輕微縮小,2位病人的疾病呈現穩定分別達48及36週;這兩位疾病穩定病人存活期間達64及53週,顯著超越這些末期病患之16週中期存活期。這些結果正由國際學術期刊審查中。另外在10位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有7位病人血液中的CEA特異性T細胞在治療後有增加的現象,這7位病人中有兩位病人在腫瘤疫苗治療後呈現疾病穩定,其中一位病人血液中CEA(胚胎腫瘤蛋白)在治療期間曾呈現下降,這位病人同時也有最好的CEA特異性T細胞反應,顯示增強特異性T細胞反應可能可延緩某些病人的疾病惡化。這項先期試驗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0(8):2645, 2004.。

這些研究結果十分令人振奮,一方面證明此為一安全可行之治療方式,另一方面也證實以樹突細胞輔佐之免疫療法可促使許多病人產生特異性T細胞反應,並可能延緩腫瘤惡化。基於此結果,我們計劃在未來繼續擴展這兩項先期試驗,針對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病患,進行phase-II人體第二期臨床試驗。目前計畫已通過台中榮總及臺大醫院之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在衛生署核可後即可開始進行,期望能進一步評估此種免疫治療之療效,在未來佳惠更多癌症病患。
《文/圖:劉柯俊》

院務紀事
國衛院「肺癌臨床指引」-及早發現,提高治癒率

自1982年起,癌症即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位,依據2003年衛生署統計資料,國人癌症死亡率高達每十萬人口156.01,佔當年死亡總人口數的27.10%。這些癌症若以器官來分,肺癌與肝癌是國人癌病兩大殺手,每十萬人口均已逾30人,各佔所有癌症死因的20%。而肺癌在過去數年逐年竄升,屢屢高居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與肝癌並列成為國人健康的兩個重大威脅。簡單的說,在台灣每3.7個死亡人口就有一個死於癌症,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一個死於肺癌。肺癌在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都是發生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的疾病。為提高肺癌的診斷及治療水準,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肺癌研究委員特別製作出版提供醫師參考的「肺癌臨床指引」手冊,提供在臨床診斷及治療適切的指引方向,期能及早發現癌症病因,提高治瘉率。

2003年我國死於肺癌者已超過七千人,是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男性的第二位。如何提高癌症早期診斷率及提昇治療水準,是很重要的國家醫藥衛生課題。儘管肺癌的診治隨著醫學的進步也有相當進展,但是整體言之,過去肺癌的治療成果五年存活率不到15%,仍然有進步空間。然而,隨著新藥的臨床應用與新治療策略的發展,涵蓋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包括傳統化學藥物與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治療等,雙重或多重治療方式的分別或同時併用,使得肺癌的治療趨於複雜多面,一方面經由審慎設計的臨床試驗不斷檢驗而累積的證據,也顯示某些治療方式與藥物能夠延長特定期別患者的生存,改善生活品質,甚或治癒疾病;但仍有例外病歷。因此,「依病患的病情與體能狀況給予最合宜的治療以達到患者最大利益」,如這般「給對的病人對的治療」的原則應該立基於不斷累積的臨床實證之上。

有鑑於此,國衛院肺癌委員會參考國內外已發表的醫學實證及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的建議內容,經過數次反覆討論修正,並且參酌國內醫療現況,就小細胞與非小細胞兩大類肺癌的診斷、分期、治療及追蹤,商定標準作業準則,編撰此一肺癌臨床指引。這份臨床指引除了列舉適切的檢查以便將病人分期別類,按此訂定可供依循的治療方式、流程與病程監測之外,同時也註明了達成該項共識在現階段臨床實證強弱的級別,以作為醫師照顧病人的參考;期望藉由標準化的醫療準則,逐步提昇國內肺癌的醫療品質。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簡稱TCOG)為普遍提昇我國癌症的診斷及治療水準,並加強各教學醫院間的溝通,設有十六個不同癌症的研究委員會;其中肺癌研究委員會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由台北榮總胸腔部彭瑞鵬教授擔任主任委員,蔡俊明教授擔任總幹事,集合國內各大教學醫院從事肺癌診治工作的資深胸腔內、外科、腫瘤科、病理科及放射線治療科等共36位醫師所組成。
《文:台北榮總蔡俊明主任,公共事務組;攝影:沈世華》

院務紀事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獎助

獎助目的
為加強醫學研究人才培育,鼓勵醫學雙學位學生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特設置本獎助。

內容與辦法
申請人需檢具研究計畫、指導教授推薦/考評函、著作抽印本等提出申請,由本院遴聘學者專家組成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審查委員為醫學院、大學之教務長或曾任教務長、長年關心且實際參與醫學生教育之學者,透過這些專家的參與,遴選出具有研究潛力與研究熱忱的年輕醫師或醫學生給予獎助。

本項獎助期程以學年(一學年十二個月)為期,但考量修習博士學位需要相當時程,故本獎助接受獲獎人連續提出申請,經過審查,最多得獎助四年,期望優秀的獲獎人能在本獎助的支持下專心研究工作並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受獎人每人每月獎助新台幣四萬元整,每期(一學年)每人之獎助總額度為新台幣四十八萬元,惟受獎人於獎助期間不得重複領有其他獎助金或擔任其他有給薪之工作。

執行情況
自86至92學年度,每年度獎助五至十人次不等,迄今共獎助五十人次,合計廿一位受獎人,其中包含七位連續四年獲獎。這些獲獎人均為年輕之醫師或牙醫師,分別於台大、清大、成大、陽明、北醫、高醫等學校,修習有關基礎醫學、生命科學、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職業醫學、流行病學、醫學工程、或臨床牙醫學等博士班課程,他們不但在受獎期間分別於國際知名期刊陸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目前更有多位獲獎人已順利修得博士學位,並回到醫院繼續臨床訓練與服務。

本項獎助期望可以鼓勵與幫助國內更多年輕、有研究熱忱的優秀醫師、牙醫師、醫學生、牙醫學生,進入更深廣的醫學研究殿堂,以厚植我醫學研究之根基;更期待這些醫師科學家(Physician Scientist)未來在醫學研究的領域裡,能結合臨床與基礎研究貢獻卓越的成果,解決國人健康問題,並提昇我國醫學研究之水準。

九十二學年度獎助成果發表
九十二學年度本院共獎助五人,包含連續獲獎4人及初次獲獎1人,並於93年7月13日辦理獎助成果發表會,邀請92學年度獲獎人就目前研究成果及未來研究進度進行口頭報告並與審查委員進行討論,期藉此對獲獎人之研究工作有所幫助,更增進與會者之學術與經驗交流。

九十二學年度醫學雙學位及醫、牙學士攻讀博士學位獎助獲獎人一覽表

獲獎人就讀學校就讀系所 攻讀主題獲獎學年度
曾昱綸台灣大學醫學院 藥理學研究所蛇毒與neutrophil 功能之關係 89、90、91、92(92年6月畢業)

謝其磐
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納離子通道的孔洞性質與離子通透性質之研究90、91、92
張懷仁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NMDA受體通道在癲癇致病因中所扮演的角色91、92
李永凌成功大學 基礎醫學研究所台灣地區六到十四歲學生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污染之相關性研究91、92
鄭雅安台灣大學醫學院牙醫研究所研發應用於根管封填之奈米材料92



九十三學年度獎助徵求作業

九十三學年度獎助自即日起至九十三年十月二十日下午五時止接受申請。獲獎者之獎助金將回溯至九十三學年度起始,即發給自九十三年八月一日至九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止,獎助額度總計每人新台幣四十八萬元,歡迎攻讀博士學位之醫學士、牙醫學士,或攻讀醫學雙學位之醫、牙學生於截止期限前提出申請。詳細資料請參閱院外研究業務處最新消息網頁,或逕洽本院院外研究業務處2653-4401轉分機3118葉先生( http://www.nhri.org.tw/nhri_org/ex/mainnews.htm )
《文/攝影:葉志新》

學術活動
生物資訊核心設施服務推廣研討會

由「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生物核心設施主辦,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研院生醫所協辦的「生物資訊核心設施服務推廣研討會(Workshop on Bioinformatics Service Cores)」,將於93年9月7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

會中邀請生物資訊核心設施各計畫主持人介紹「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生物資訊核心設施計畫架構及各項服務,期待與會者能於瞭解服務內容後,提供各種生物資訊服務及運算資源,增進使用者研究能量與效益。

研討會包括十一個說明主題:
1. 生物資訊資料庫整合及相關技術發展
2. 基因表現研究的統計核心設施
3. 生物資訊-計算叢集及應用
4. 發展個人化網路式的研究環境
5. Bio-K 入口網站
6. 疾病相關基因發掘之生物資訊架構
7. 遺傳連鎖分析的新工具
8. 醫學遺傳學與比較基因體學
9. 功能生物資訊服務平台
10. 結構生物資訊
12. 應用醫學基因體資訊

基因體核心設施成立之目的,乃建立高速的核心研究設施與高技術研究團隊,以服務基因體研究計畫,加速國家基因體計畫的進行,並達成促進台灣生物與醫藥科技進步與生物科技產業生根、發展之目標。而本次研討會之目的在於介紹目前生物資訊核心設施已成為開發成熟,並可提供即時服務之工具,以推動產學界在生物資訊領域研究與應用的相互瞭解,促成進一步的交流。

時 間:93年9月7日
活動主題:生物資訊核心設施計畫架構及各項服務
詳細議程及線上報名,請參考活動網頁 http://bioinfo.nhri.org.tw/symposium/2004_core/
《文:翁翊嵐;圖:活動海報》

學術活動
微陣列分析研習會:比較基因體雜化微陣列分析及其應用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所主辦的「微陣列分析研習會:比較基因體雜化微陣列分析及其應用(Microarray Analysis Workshop: Array CGH and Its Application)」,將於93年9月8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

會議內容將介紹「比較基因體雜化微陣列分析(array-CGH)」是尋找疾病相關基因-特別是癌症相關基因的利器,可在染色體層次探討基因的轉錄活性(transcription activity),以作為遺傳疾病的診斷工具。

本次會議特別邀請美國生物資訊領域學者 Dr. Adam B.Olshen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USA)來台發表演講。Dr. Adam B. Olshen專長於基因組統計分析( statistical genomics)及生物資訊學研究,特別是以微陣列分析定量DNA copy number data,有獨到見解。近年來他利用array-CGH尋找淋巴癌檢測標誌(prognostic markers)的工作,無論是實驗數據統計方法,或是癌症研究,都極具貢獻。Dr. Adam B.Olshen將於本次研習會介紹這項技術的最新發展及實際應用,精采可期,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時 間:93年9月8日
活動主題:比較基因體雜化微陣列分析及其應用
詳細議程及線上報名,請參考活動網頁
http://bioinfo.nhri.org.tw/symposium/microarray/intro.htm
《文:翁翊嵐;圖:活動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