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期 2004-10-13

研究發展
抗腸病毒新藥研發成果 -- 「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研發成果廠商說明會」

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由鄧哲明教授擔任總主持人,計畫總目標為中草藥、新藥、生技藥品之研發,進行專利藥物之技術開發,並透過上、中、下游之合作與分工,使其成果能落實於產業界,以帶動國內生技製藥產業之蓬勃發展與升級,加強國際競爭力。為促使國家型計畫上游研發成果與產業界能進行早期合作或技術移轉,以加速進行後續研發,達成上游研發成果產業化之目標,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與生技中心BioFront計畫產業策進處,於93年9月30日假台北市南港軟體園區共同舉辦「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研發成果廠商說明會」。

此次會議發表之研發成果分為中草藥、小分子及蛋白質晶片三方面,發表研發成果的單位涵括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醫學院、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清華大學以及陽明大學。在中草藥與小分子方面,發表的成果包括抗腸病毒候選藥物、糖尿病用藥、中草藥抗癌藥物、抗癌藥物、降血壓新藥、抗代謝症候群之飲食補充劑;蛋白質晶片方面,包括光生化型晶片系統、多功能蛋白質微陣列晶片系統、生物感知系統以及免疫分析系統。

國衛院由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助研究員陳志豪博士代表參加此次會議,特別針對抗腸病毒71型候選藥物DBBR103之研發現況進行說明。本計畫在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積極推動與發展下,已有顯著成果。DBPR103這個神奇的小分子不但在出生乳鼠體內顯示出非常有效的抗腸病毒71型活性,並且在藥物動力學的試驗中,具有很好的PK profile以及口服生物可用率(oral bioavailability),因此DBPR103已正式被本院選定為抗腸病毒71型候選藥物(drug candidate)。此類化合物已於九十二年十一月獲得美國專利,於九十三年五月台灣專利公告中。目前DBPR103已完成早期藥物動力學試驗,並且委外進行一般藥理試驗以及大鼠及狗之臨床前毒性試驗。

會中與會業者或相關單位與各計畫之主持人進行熱烈討論,當日會議結束後,國家型計畫辦公室並安排有講者與廠商一對一洽談。此次研發成果廠商說明會,不僅提供國內上游基礎研究與國內業者或相關單位交流的機會,更將進一步提供學界與業界或相關單位共同合作或技術授權的機會,達成政府推動國家型計畫及生物科技產業之目標。
《文/攝影:楊珮雅,黃秀秀;圖: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陳志豪助研究員;資料來源: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辦公室、陳志豪》

學術交流
紐倫堡 艾利魔術子彈 紀念研討會

今年九月六日至十一日在德國紐倫堡(Nürnberg)舉行的 World Conference On Magic Bullets(註一),是為慶祝當代化學治療之父,190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德國細菌學家及內科醫生 -- 保羅?艾利(Paul Ehrlich)博士之一百五十歲冥誕(1854-1915年)所舉行,研討會共有來自全球84個不同國家,約1100多位相關領域學者參加。筆者極為榮幸接受大會主席 Fritz Sorgel 教授邀請,就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在抗癌藥物上之研究進行口頭報告 (Invited oral presentation),演講題目為 Drug Design of BPR0L075 as an Anti-Cancer Agent。

筆者演講的主要內容包括國衛院研究團隊如何利用藥物化學設計知識與化學修飾的技術,花費三年多時間研究,在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組的新藥研發團隊以及癌症研究組張俊彥醫師共同合作下,發現一類新穎治癌化合物BPR0L,一方面能制止癌細胞分裂,更能抑制癌組織血管增生。其候選藥物 BPR0L075 不但在體外多種腫瘤細胞株實驗,顯示超高抗癌細胞活性 (GI50 = 8.28 nM),還可克服一般抗癌藥物化療後所產生的抗藥性。在藥物動力學的測試中具有較長的半生期和較低的除清率,經靜脈注射投藥後,其血中藥物濃度也夠高,在老鼠動物實驗中明顯抑制人類口腔及胃癌的腫瘤生長(註二)。

演講之後,筆者並與多位科學家交換心得,其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之倪以成教授,為研究血管增生之影像專家,筆者與其針對報告內容進行深入經驗交流,並討論未來合作之可行性。此外,來自台灣之講員還包括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胡紀如教授、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薛博仁主治醫師,以及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醫師。此次會議之另一特色是大會在最後一天安排了相當別開生面的晚宴,由於諸多關於 Paul Ehrlich 博士的事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之久,大會特別請到當地著名話劇團,演出 Paul Ehrlich 精彩的一生,尤其是他如何發現第606號化合物,還包括194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英國醫生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拜訪 Paul Ehrlich 討論有關抗生素研究一事。

回顧歷史,自十八世紀末暨十九世紀初免疫學理的創始者英國醫生愛德華.金納(Edward Jenner)發現牛痘疫苗以來,免疫學理研究日漸豐富,接著近代微生物學先驅法國化學兼細菌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病原菌之後,傳染性免疫現象的研究更獲得長足進展。時至二十世紀初,人類社會對整個解釋免疫原理的需求日感迫切,190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俄國科學家梅特尼卡夫 (Ilya Ilyich Mechenikov) 提出的第一個細胞免疫理論─細胞吞噬學說,以及德國醫生艾利提出的第一個體液免疫理論『側鏈學說』(即受體說--Receptor theory),此為醫學家探索現代免疫理論的開端。

Paul Ehrlich 博士是免疫學家、血液學家,亦是化學療法的先驅,在二十世紀初,他根據化學品選擇毒性(selective toxicity)能殺死病原體但不殺死人體細胞的想法,發展治療疾病的方法,結果發現錐紅(trypan red)可以用來殺死引起非洲睡眠病的錐蟲(trypanosome)。隨後在 1907年,Paul Ehrlich 更提出側鏈學說的基本原理也適用於化學藥物對於傳染病治療的作用機理。因此,Paul Ehrlich 希望能找到一化學物質對病原生物表現特別的親和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抗毒素作用於特定的毒素一般,會產生作用於這些病原生物,而對成為目標的病原生物,就像魔術子彈 (Magic bullets) 般直接產生作用。

於是 Paul Ehrlich 以德國發達的化學工業與染料工業為基礎,致力於探尋低毒高效的化學藥物。在羽田佐八城 (Sahachiro Hata) 的協助下,他們曾以砷苯化合物為基礎,經由改變化學結構,合成千餘種衍生物,並逐一篩選。而在 1910 年發現的第 606 號化合物,即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商品名砷凡納明或 606),不僅對錐蟲病有較好療效,而且能成功地治療梅毒。第 606 號化合物 (Salvasan) 不但成為治療梅毒的特效藥,也為 Paul Ehrlich 贏得化學療法之父的美譽,其利用化學合成方法尋找小分子藥物之研究方法,也開啟了整個藥物化學之領域(註三)。Paul Ehrlich 一生精彩的豐功偉業,與其專注研究的精神,堪稱古今科學界一大典範。而今年三月十四日正是 Paul Ehrlich 一百五十歲冥誕,為了慶祝這個出生於德國西里西亞的斯特雷倫(今波蘭斯切林)小旅店老闆的兒子,研討會就訂名為 World Conference On Magic Bullets - Celebrating Paul Ehrlich's 150th Birthday,以向這位百年來最偉大科學家致敬。

註一:詳細會議內容請參考 http://www.ehrlich2004.org/
註二:BPR0L075之藥物化學研究成果刊登於2004年8月J. Med. Chem. 期刊;生物與動物藥理研究成果刊登於2004年5月Cancer Research期刊。
註三:關於Paul Ehrlich資料可參考Paul-Ehrlich-Institut (http://www.pei.de/ )
《文:謝興邦;圖:(左)生技藥研組謝興邦副研究員,(右)大會主席Fritz Sorgel》

健康知識
男人快樂?還是女人快樂?-- 從心理健康說起

廣義而言,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一種成功發揮心智功能的表現,使一個人能從事生產力活動、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對環境變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為瞭解國人心理健康狀態,研究人員利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民健康局共同合作之民國九十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以其中7,296位二十歲以上男性與7,555位二十歲以上女性之訪問結果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若以一百分為滿分,且分數越高代表心理健康越佳,則二十歲以上國人之心理健康平均分數為72.8,男性平均分數為75.1分,女性則為70.7分,各年齡層女性之心理健康平均分數普遍較男性為低。逐一比較男、女性受訪者在五項心理健康問題之回答結果,女性明顯比男性緊張、沮喪、或憂鬱,男性則比女性心情平靜和快樂。

由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男性的心理健康狀態較女性為佳,此一現象可能與男性多被訓練為必須展現強者形象,不能輕易表現弱點,因而可能在面訪之時無法吐露真實感受有關。隨年齡層越高,心理健康狀態較差者所佔的百分比越高,但是在控制婚姻狀況,社會經濟地位、健康狀況、以及外在環境等可能影響一個人自覺健康狀況之因素後,老年人之心理健康狀態反而優於青壯年人,這也許是因為老年人比年輕人擁有更多的人生歷練與達觀,因此在相同的生活狀況下,反而較能適應或享受環境。

台灣自1946年以來,雖有若干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但是僅侷限於局部地區,亦極少針對一般居民心理健康狀態作全國性調查。本研究為國內第一次針對一般民眾之心理健康狀態所進行大規模的描述分析,樣本具全台灣地區代表性,所採用之自覺健康狀態量表(SF-36)問卷亦為世界各國所廣泛使用之測量工具,故由本項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所得到的科學數據,不僅可供國內有關單位參考,亦可與國外其他類似之研究作比較,以提供政府規劃適切政策,促進國人心理健康。
《文: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鍾文慎;攝影:陳麗秋;本文轉載自民生報2004/10/2保健觀測站專欄》

學術活動
「人體試驗委員會輔導認證」研習會

會議名稱:「人體試驗委員會輔導認證」研習會
Workshop for IRB accreditation in Taiwan
會議時間:11月4日上午;11月6日下午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C-701(106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參加對象:各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及有興趣人士、評鑑委員。
會議說明:
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e Review Board, IRB)主要負責審查牽涉人體之研究試驗的倫理原則,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受試者的權益與安全,然而由於目前國內各醫院IRB的資源多寡之不同,以及對於受試者保護重要性認識的差異,易流於審查標準前後不一,且不同醫院間亦頗多歧異,造成IRB之水準可謂參差不齊,無法落實IRB的原始立意。有鑑於此,當務之急必須研擬IRB評鑑標準及建立評鑑制度,促使IRB運作及委員審查時有依循標準,更重要是透過有系統的評鑑加以評估IRB的組織、功能及運作等情形是否達到受試者保護之原則,並於通過評鑑標準後授予認證。本次研習會主要目的為培養國內IRB評鑑人才及借取國外經驗,發展適用於本國的IRB評鑑制度,以輔導國內人體試驗委員會及提昇其水準,熟悉認證標準及作業程序。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建立人體試驗委員會評鑑制度研議案」
協辦單位:聯合人體試驗委員會
注意事項:
1. 報名截止日期93年10月15日,報名方式請至國家衛生研究院全球資訊網 (網址: http://www.nhri.org.tw/)直接線上報名,詳細會議內容請參考國家衛生研究院全球資訊網www.nhri.org.tw。
2. 請務必填寫e-mail以利發送報到通知。
3. 洽詢電話:(02) 2653-4401轉3246
《文:論壇;圖:會議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