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6 期
健康知識 聽力損失與健康老化 Hearing loss and healthy aging 能夠溝通無礙是健康老化的基石。人們需要讓人瞭解自己並理解他人,以保持認知能力和社會參與,對象包括家人、朋友與其他個體。一旦因為聽力障礙而使得無法與人溝通,往往會因此與社會隔離、孤立,這也成了老年人發病率與死亡率的重要因子。
雖然溝通至關重要,許多老年人卻因為聽力受損而使其社交活動與日常生活受到干擾。聽力受損往往是複雜的,人們可能會調高電視機或音響的音量、在交談中漏聽了幾個字、因為擔心聽不清楚而錯過警報或通知以致減少去公共場所等;有些聽力受損更嚴重的情況,會導致老年人自我閉鎖而旁人難以觸及。儘管有許多日新月異的科技與創新方法以維護聽力保健,根據資料顯示,目前美國老年人因聽力損失而使用助聽器者不到1/7。此外,協助老年人聽力保健之專業人士在人數上明顯不足,且聯邦醫療保險的給付並不含括「常規聽力檢查」、助聽器或配戴助聽器的檢查,而這些對許多老年人而言是昂貴的支出。
鑑於此,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之「老化、失能與自立論壇」及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於2012年開始合作,提供持續且中立的平台,以利政府、學界、產業、非營利組織、消費團體等能共同討論老化與失能問題,並於今(2014)年1月召開研討會,一起討論此與年齡相關的聽力受損之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上百位研究人員、決策者、企業人士等出席了該研討會並發表最新成果,議題包括聽力受損與老化、聽力保健的方法與可獲性、聽力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模式等。
聽力損失常是因為耳蝸功能障礙,可藉由聽力檢查評估;耳蝸的聽覺神經細胞無法再生,且會隨著老化、噪聲、藥物或其他因素而損壞。破壞耳蝸不僅導致聽力敏感性下降,也使得音訊編碼與頻率變得較差,耳蝸產生了混亂的信號便無法發送清脆的編碼信號至大腦。聽力缺損與生理表現的形式及認知的能力衰退有關,至於聽力損失是否造成以及如何造成負面的健康效應,尚未有明確地解答,仍待更多的研究闡釋,以利提供更好的改善方式。以下摘要文集內容重點及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聽力損失與健康老化的關連
聽力損失通常被視為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因此較不受到重視;然而,顯而易見的,聽力損失會帶來各種生理的、認知的與心理的問題。目前,與年齡相關之聽力損失知之甚少,且往往受到歧視,這種情況不僅在患者與消費者間如此,學術界與健康照護機構的態度也是如此。照護的技術與模式並無法符合許多人的需要。
聽力缺損的保健
目前可見的聽力保健並不完整,價格不菲又供不應求;聽力保健工作人員包括醫師、聽力學家、助聽器驗配師、社區衛生人員等也明顯地不足,相關專業人力的培訓是有必要的。
聽力技術的快速改變
雖然助聽器、人工耳蝸、助聽裝置,以及其他技術已經在最近幾年進步甚大,但仍然無法滿足許多聽力損失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在吵雜的環境中聽取聲音仍有困難。與此同時,技術仍持續地快速進展,且新的裝置與設備,包括公共場所安置聽力迴路以及智慧型手機內建聽力應用程式等,皆有助於改善聽力狀況。
潛在的創新途徑
提供保健的新方法以及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之意識提高,都有助於聽力損失的照護;篩檢功能提升、加強教育與輔導、復健方案與策略、善加利用社區衛生設施以及諮詢社區衛生人員、擴展聽力受損者與一般民眾對聽力損失的認識,結合各領域的力量與資源,以因應聽力損失對生活帶來的衝擊。《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文集封面》
Copyright (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