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0 期
健康知識 飲酒過量:瞭解並治療飲酒問題 Drinking to excess: Recognize and treat alcohol problems 有些人喜歡在用餐時偶爾小酌,有些人則是會邊喝啤酒邊看球賽;大部分的人會在自己可以喝酒的程度內適度地飲酒,有些人則偶爾會過量,但是,卻有些人無法自制地飲酒。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9月份健康通訊的專文指出,大約1,800萬的美國人有酒精使用疾患,飲酒過量會增加受傷、意外、疾病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縱酒(酗酒)是常見可預防的死因之一,在美國每年造成約88,000人死亡。
究竟喝多少才是喝太多呢?男性與女性每週飲酒量分別不應超過14與7單位、每日不應超過4與3單位;如何計算1單位呢?1杯5盎司的佐餐酒、1杯12盎司的一般啤酒、1杯1.5盎司的烈酒,差不多含有相同的酒精量,此即為1單位的酒。而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指出,1單位的酒,約等於10公克的純酒精量,相當於1瓶350c.c.罐裝啤酒。但每個人的飲酒量還需就影響程度而自我調整,而孕婦或服用某些藥物者,則根本不應該飲酒。
飲酒問題主要來自喝過多、過快或過於頻繁。患有酒精依賴者無法自制地飲酒,當他們嘗試戒酒時,可能會感到焦慮與煩躁,如此一來就會喝得更多,導致惡性循環。NIH的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George Koob主任指出,成癮有3個主要問題:喪失感覺良好的能力、感到更有壓力、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等。飲酒問題的症狀包括:比自己想像的喝得過多或過頻繁、或產生無法成功戒斷的企圖等。而有飲酒問題者,對自己的影響與出現的問題常包括工作上、家庭與學校等。
如何判斷自己有飲酒問題呢?George Koob主任表示,當個人察覺自我有些不對勁時,此為很好的指標;是否因為飲酒而使得自己的生活狀況惡化?是否開始遭人嫌棄厭惡?若是開始覺得很悲慘,那就是一個警訊。若個人可以盡早察覺有飲酒問題,則可以減少酒精對自己造成的社會、專業與身體上的傷害。愈早發覺自身的飲酒問題,則能愈快防止日後可能需要的醫療。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酒精使用疾患可藉由一些治療獲得改善且受益,幾個注意事項可以幫助自己與身邊可能有飲酒問題的人。首先,與基層醫療醫師晤談,在某些情況下,有關飲酒習慣與風險之簡短的介入性訪談或誠實地對話,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如果問題比較嚴重,醫師可以協助規劃治療方案、處方藥物或轉介予專家;在更嚴重的情況下,醫師則可能建議前往治療診所或入住戒斷中心。
酒精依賴是複雜的且多樣的障礙,並沒有單一治療方式是一體適用的,當治療方式不適合戒斷者時,則該採取其他的方法,而有時候結合不同方式的治療是奏效的。藥物有助於停止或減少飲酒,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可3種治療酒精使用疾患的藥物,其中之一的「雙硫崙」,乃是藉由干擾酒精的代謝,讓患者產生嚴重身體不適的反應而降低酒精的攝取慾望,當患者服用此藥物而又飲酒時,則會產生不愉快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心跳加速等;許多人也因為這個副作用而不希望服用此藥物。另外2種藥物,「納曲酮」與「阿坎酸」,也已證明對許多酗酒者有消弱渴癮的現象。
尚有其他治療酒精使用疾患的藥物正在研究中,其中還包括已核准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例如抗癲癇藥gabapentin,目前用於治療疼痛與其他病症,但其用於降低酗酒有明顯的臨床研究效果,不僅可以減少渴癮,還可降低因酒精疾患產生的焦慮、不安睡眠障礙等。NIH的研究人員正致力於開發其他的方法,其中還有欲解開食慾與酒精渴望之間的關連性,有項研究於胃內的生長激素--餓激素--的研究表示,當餓激素升高,會感到飢餓,也渴望更多的酒精。此研究的研究室正在測試一種實驗性藥物,目的在阻斷餓激素,以幫助減少酒精的渴望。
George Koob主任表示,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會治癒酗酒者,但藥物是可以幫助酗酒者戒斷,一些在大腦的改變可以恢復正常,此外,配合藥物治療加強行為治療,相信每個酗酒者都可以回復健康。行為療法,例如諮詢團體或支援團體,都可以幫助發展一些有用的技巧,以避免或克服因壓力與緊張情緒而導致的飲酒。此種方法有助於設定實際的目標,確認可能導致酗酒的情感與情況,並提供小訣竅以管理壓力;此種方法還有助於建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
若患者的健康照護團隊所擬定的治療計畫是切實可行的,則持之以恆是很重要的。許多人不斷嘗試減少飲酒或戒酒,但當遇到挫折後,則會又停止戒斷計畫。此時,很重要的是要瞭解酒精復發是暫時的挫敗,應依照治療計畫持續整個療程。
我國國民健康署針對此議題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例如:「酒不過量 健康我最罩 」、「拒絕酒癮 健康就贏 」,並針對酒精對身體內部器官的影響、造成身體的傷害等,編製「酒癮防治手冊 」,協助民眾戒酒並防治酒癮。更多資訊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文/圖: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趙孝茜繪》
Copyright (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