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5 期
健康知識 好好地檢查排泄物!
Better check your bowels! Screening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大腸癌為美國排名第2的癌症死因,此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通常是可治療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3月份健康通訊的專題報導提醒民眾,藉由大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大腸疾病並加以討論,達到立即診斷治療的效果,進而挽救生命。因此,無論有多忙,只要是年過50或未滿50歲但為高危險族群,則應諮詢醫師以利大腸癌篩檢。
NIH癌症篩檢與預防專家Carrie Klabunde博士表示,大腸癌篩檢經臨床證實是有效的,儘管大腸鏡檢查所需時間不超過1小時,也能因此而挽回健康與生命,但仍有許多50歲以上的美國人並未接受檢查。最常見的原因是民眾並沒有意識到這項檢查是需要的,而其他常見的原因包括經濟因素與便利性。
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的癌症,皆是大腸的一部分,尚未有科學證據確認導致大腸癌的原因,但確知有些因素與罹癌風險有關,抽菸、過重,或每日飲酒超過3份者,都會增加罹癌風險;此外,大腸癌的風險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有家族病史者,風險更可能加倍。目前建議大腸癌檢查的方法包括大腸鏡檢查、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查,每項檢查皆有其優、缺點,建議與醫師諮詢後以利決定檢查方法。
大腸鏡檢查是目前認為最為準確的大腸癌篩檢,檢查前一日,受檢者需飲用特殊液體或服用處方藥物清腸,以提高檢查的完整性與正確性。醫師利用一種細長、可彎曲、具攝影功能的管子觀察直腸與結腸,瞭解是否有任何異常,若發現息肉或腫瘤,則能在過程中立即切除息肉;大部分的息肉是無害的(良性的),但有些所謂的腺瘤,則有可能衍生為癌症。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也是利用具有攝影功能的管子,但觀察的僅有大腸的一部分。前置準備工作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或檢查當日先灌腸;檢查時,若發現有任何異常,則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最簡單且便宜的檢查方法,可於藥局購買或於醫療院所取得採集管,樣本採集後即可進行實驗室檢驗,以檢查無法以肉眼看出的潛血狀況;若大腸內有息肉或腫瘤,會因糞便摩擦而流血,藉由糞便潛血檢查便能早期發現,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另外,還有虛擬大腸鏡檢查,或稱為電腦斷層大腸鏡檢查,利用低量輻射,以電腦斷層掃描觀察大腸內部的狀況,但其有效性仍在研究中。NIH呼籲民眾,千萬別等到症狀出現才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適時地與家庭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瞭解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以及何種檢查方式較為適合。
在台灣,大腸癌也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檢查服務資訊可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國健署網站(http://www.hpa.gov.tw/)查詢。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本院出版品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