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8 期
出版資訊 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發展結核病預防、照護與控制的國家策略計畫之工具書」 WHO publishes Toolkit to develop a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TB prevention, care and control 結核病(TB)為結核桿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會影響肺部(肺結核),也會影響其他部位(肺外結核);主要傳染途徑為空氣傳播,例如TB患者咳嗽而其他人不慎接觸到,即有可能感染。整體而言,感染結核桿菌者僅有少部分會發展為TB;然而,若本身為HIV感染患者,而又感染結核桿菌,則有較高的機率發展為TB。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且受感染的成年人中主要發生在最有生產力的年齡層。
目前診斷結核病最常用的方法是痰塗片顯微鏡檢查,以顯微鏡檢查痰標本,觀察細菌的情形。隨著近來結核病診斷突破性地發展,利用快速分子檢測以診斷結核病與抗藥性結核病快速增加中,而在實驗室設備較為完善與先進的國家,還可利用細菌培養法診斷。患有TB若不加以治療,則死亡率很高;痰塗片檢查為陽性/HIV為陰性之肺結核患者,10年內死亡高達70%;細菌培養為陽性(但塗片檢查為陰性)患者,10年內死亡為20%。
結核病治療與控制的國家策略計畫(NSP)為建構該國有效施行TB控制政策的重要工具,必須反映國家TB計畫的願景,並符合國家衛生政策與策略以及全國的總體衛生計畫。對於如TB等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則NSP的形成應有可採用的指導方針,並奠基於深入的流行病學分析,以更清楚地瞭解TB控制情形,俾利後續合理地訂定政策。為能達到於2015年降低TB引起的疾病負擔,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4年時已規劃「2006-2015年全球結核病防治計畫(The Global Plan To Stop TB (2006-2015) )」,以利各國發展更周詳的NSP。
迎接2015年底的到來,也正是2000年「聯合國千禧年宣言(Millennium Declaration)」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與後2015發展框架的過渡。2014年,聯合國高階討論會已為2030年的預期標的提出了涵蓋17個目標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目標3「確保健康生活、促進各年齡的福祉」的標的之一為「至2030年前,終結AIDS、結核病、瘧疾、被忽視的熱帶疾病與肝炎、水媒病、其他傳染性疾病等的盛行」。
為配合SDGs,WHO啟動了一項後2015全球TB策略,以期能於2035年終結TB盛行;以2015年為基準年,目標為截至2035年可以減少95%的TB死亡以及減少90%的TB病例。而針對2020年、2025年與2030年也分別提出里程碑,例如,截至2025年的TB死亡可以減少75%,至2020年時沒有一位TB患者或其家庭因患者的疾病而導致家庭必須經歷災難性的經濟負擔。實現這些標的的3大策略支柱為:整合並以患者為導向的照護與預防、大膽的政策與支援體系、強化研究與創新。這項決議已於2014年世界衛生大會核准,要求所有合作伙伴應負責策略的適應與實行,並發展適合該國的指標、里程碑與標的,以促進當地與全球實現2035年的目標。
此工具書提供了明確的方法,以利轉譯終結TB策略為完整且有遠見的國家策略計畫,一項健全且大膽的計畫始於傳遞更優質的健康照護並完全掌握TB趨向的控制,終結並消弭此項公共衛生問題。完整的報告 以及世界結核病日活動 請參考WHO網頁。《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
Copyright (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