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研究報告指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因為感染抗藥性病菌而患病,其中至少2.3萬人因此喪生。英國廣播公司(BBC)亦報導,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病菌感染,數量將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目前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病菌感染,故全世界亟需針對抗藥性病菌進行預防與治療,以解決日益嚴峻的抗藥性病菌傳播問題;因此,美國政府及國會對於具強烈抗藥性的病原體、致命醫療醫院內的集體細菌感染與潛在對於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等抗藥性病菌所引發的傳染性疾病高度重視,尤其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對於最後一道防線抗生素的抗藥性日漸增加之威脅。因此,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2年7月簽署通過《鼓勵開發抗生素法案(Generating Antibiotic Incentives Now (GAIN) Act)》,其中明定獎勵新開發的抗生素條款,例如符合《GAIN法案》之抗生物藥物,新增額外5年的市場獨占排他權,且承諾在接受申請後的6個月內必須啟動審評,並且在審查和跟蹤進度時亦享有優先權。此外,該法案還為部分符合條件的抗生素設立「合格感染性疾病產品」分類,對於能治療特定難治的病原體的藥物,例如治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還能獲得額外的5年獨占排他權。總之,適用於《GAIN法案》的「合格感染性疾病產品」若為新藥,則會享有至少9年的非專利性市場排他銷售期;若是舊藥新用則有8年;而用於罕見疾病的合格感染性疾病產品則有12年的保護。有別於由專利批准所帶來的獨占排他權,此處所提之市場獨占排他權是由FDA賦予某特定藥品的獨占期間,即使獲得獨占權的藥品本身並沒有獲得專利排他權,FDA也不會核准同類藥品上市。
ZerbaxaTM是2014年FDA第4個通過符合「合格感染性疾病產品」資格審查上市的抗生素(2014年12月19日),為核准治療革蘭氏陰性菌的首項新抗生素產品。據估計,在美國每年由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導致的病例高達200萬例,死亡病例有2.3萬例,產生的直接醫療費用高達200億美元。RBC Capital Markets預估,ZerbaxaTM未來每年將有15億美元之銷售額,而2015年2月25日FDA通過由Actavis和AstraZeneca共同開發的類新藥AvycazTM(ceftazidime/avibactam),預計將會瓜分此巨大的革蘭氏陰性菌感染藥物之市場。
XtoroTM亦如其他大部分感染症藥物,並非由申請上市核准公司Alcon內部開發藥物,而是Alcon於2011年1月11日從2002年成立的新加坡魚尾獅藥劑公司(MerLion Pharmaceuticals)技轉取得治療耳部感染之北美所有權,而其他適應症與專利地區仍屬於MerLion Pharmaceuticals。MerLion Pharmaceuticals為新加坡政府設立的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IMCB)之天然產品研究中心(Centre for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私有化(privatization)後成立的,是世界主要的天然藥物開發公司,擁有世界最大及最多元化的天然產品樣本收藏,與許多著名藥劑廠和研發機構建立夥伴關係,隨著XtoroTM在美國上市,新加坡亦擠身與日本和南韓一樣,有自行研發產品能夠被美國FDA核准上市。
(8) RapivabTM (peramivir)
RapivabTM為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抑制劑,可用以治療A型或B型流感病毒感染。2009年10月,已完成臨床I期和II期試驗的RapivabTM正進行臨床III期試驗。與此同時,一種帶有和豬流感(swine flu)基因高度相關的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造成人傳人的流行性感冒大爆發(俗稱「豬流感」),這種新流感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就算在確診後24小時內使用了克流感(Tamiflu®)或瑞樂沙(Relenza®)治療,效果亦不佳。然而,RapivabTM注射劑在當時被報導可以克服抗藥性以及因應嚴重病情,例如昏迷的病人因無法吞服克流感或吸入瑞樂沙之治療需求;研究結果顯示,此新藥可將流感發病期程縮短32%,減輕流感症狀的嚴重程度,減低病毒人傳人的機會,故2009年10月23日FDA給予RapivabTM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以作為流感大爆發時之最後防線。之後,BioCryst Pharmaceuticals公司在接受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0.77億美元支助下始完成RapivabTM臨床III期試驗。該藥物在2010年1月由Shionogi公司在日本上市,商品名為Rapiacta®;2011年,該藥物在韓國核准,商品名為Peramiflu®,用於治療流感、豬流感和禽流感。
2012年BioCryst製藥公司由於RapivabTM臨床III期期中分析結果不佳,一度要終止RapivabTM臨床III期試驗,但在2013年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開發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 BARDA)以及美國HHS聯合補助2.348億美元下,始順利完成RapivabTM注射劑之臨床III期試驗,並於2013年12月提出NDA,於2014年12月19 日獲得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成人患者流感。RapivabTM的療效是建立於297例確診流感參與者的試驗,受試者被隨機分配接受RapivabTM 300毫克、RapivabTM 600毫克或安慰劑。總體而言,接受RapivabTM 600毫克治療的參與者比接受安慰劑者平均提前21小時得到流感症狀緩解,且平均提前12小時恢復到正常體溫。
RapivabTM是被FDA核准用於治療流感感染的第3個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其不僅為第一個批准為IV給藥、單劑量使用的藥物,也是15年來FDA核准的一種全新的流感抗病毒治療方法。據美國CDC的統計,每年有5至20%的美國人會得流感,超過20萬人會因季節性流感併發症而住院,因此Roth Capital Partner的分析師EdArce估計,儘管RapivabTM的商業潛力有限,然而因主要是用於住院患者,通常庫存訂單都會驅動銷量,因此銷售應該不成問題,故2015年第1季,BioCryst會從美國HHS獲得1.2億美元的庫存訂單。
Miltefosine為蛋白激酶C(PKC)抑制劑,結構類似於細胞膜的磷脂成分,在1980年初期被發現,到1980年後期分別在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與University of Göttingen任職的Hansjörg Eibl和Clemens Unger發現miltefosine可以治療乳腺癌,之後在1993年由Baxter Oncology公司將miltefosine針對癌症開發上市。此外,1980年後期任職於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的 S. L. Croft博士發現miltefosine可以抗利什曼原蟲,且因之後在印度進行臨床試驗安全性不錯,進而啟動ASTA Medica公司(後來為Zentaris GmbH)、WHO Special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Tropical Diseases,以及印度政府三方合作,在2002年完成臨床II期和III期試驗,2003年由Zentaris GmbH負責在印度、哥倫比亞和德國推動上市。爾後,德國Zentaris GmbH變成加拿大魁北克AEterna Zentaris公司,以開發癌症和內分泌疾病藥物為專長,故在2008年3月3日以920萬美金將Impavido®後續權利賣給位於蒙特婁的Paladin實驗室。接者,Paladin實驗室於2013年11月5日以16億美金被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Endo Health Solutions公司(原為美國公司)併購,但當時Paladin實驗室CEO Jonathan Goodman透過與Endo Health Solutions磋商,取得Impavido®後續開發權,而成立新創公司Knight Therapeutics,最後由Knight Therapeutics於2014年3月19日順利將Impavido®推上美國市場。
註1:新藥大放異彩-漫談2014年FDA核准小分子新藥的報導,主要是根據註3至註5這3篇文章所提供之資訊撰寫。
註2:二十多年前,一款新藥若要通過FDA的審查,從遞交申請到核准上市平均需花費30個月,相當冗長耗時。然,美國國會於1992年通過《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Prescription Drug User Fee Act, PDUFA)》,送審業者必須支付審查費用給FDA,這筆user fee可以讓FDA聘僱更多專業人士,不僅加快審核的速度,也提升專業水準。《處方藥使用者費用法案》最近一次的更新在2012年,目前新藥從審核到上市平均只需15個月,而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物如愛滋病,更能優先審核,平均只需6個月。
註3:Morrison, C. Fresh from the biotech pipeline-2014.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5, 33, 125-128.
註4:Jarvis, L. M. The year in new drug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15 February 2, 11-16.
註5:Mullard, A. 2014 FDA drug approvals.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5, 14,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