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1 期

學術交流
受邀至日本北海道大學及第29屆荷爾蒙干擾物學會演講之見聞和心得
Report on academic visit to Hokkaido University and the 29th Endocrine Disruptor Association in Tokyo


筆者之前旅遊日本經札幌時,曾至北海道大學門口,感受到其建築設計與氛圍,因與筆者母校異常酷似,雖僅驚鴻一瞥,但倍感親切與好奇,當該校其岸玲子教授(Prof. Reiko Kishi)邀請筆者於6月17到該校「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教育中心」提供講習,並參與其出生世代兒童追蹤研究時,筆者隨即欣然答應,並且於19日赴東京大學於第29屆荷爾蒙干擾物學會中進行第二回演講。

北海道大學原先是以農業學科為主,接著發展工程、醫學等學院,生命科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也都相當齊全和興盛,其各系所和研究中心都相當重視國際學術合作,和亞洲18個國家共超過70個教學研究單位建立交換學生計畫和簽訂合作備忘錄,台灣的部分則包括中央研究院、台、成、清、交各大學等10個單位,以筆者之見本院亦適合與其正式簽約合作,建立長期實質的合作關係。此行邀請之岸玲子教授已發表250篇以上的國際學術論文,並主持3項重要的出生世代研究計畫:札幌出生世代(2002年收集514對孕婦及新生兒)、北海道環境與兒童健康研究(2002年起,收集2萬多對)及全國性 「日本環境與兒童研究(2012-15完成10萬對)」中北海道區域的部分。

此行先聆聽岸教授世代研究的各主題進度,並提供建議和商談合作。接著,由筆者介紹本院及提供文宣品及播放英文簡介,以說明本院的研究內容、設備和進展等;並且介紹國內的出生世代研究,特別是2000-01和2012-13由筆者研究團隊所建立的兩個世代,前者進行了12年5次的追蹤(下圖),發表30幾篇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後者則完成近2,000對跨台灣北、中、南、東的孕婦和其新生兒世代研究(TMICS – Taiwan Maternal and Infant Cohort Study),在此深深感謝吳明蒼教授、陳美蓮教授、謝佳蓉教授等真摯的付出,還有各地婦產科、小兒科醫師、技術人員們的熱誠協助及媽媽、小朋友對健康的重視和配合(相關論文請點我)。



筆者研究報告的內容,主要是出生世代研究的胎因學精神和研究方法學,並以持久性污染物、塑化劑(DEHP)等內分泌干擾物的研究成果為例,也進行實務性的經驗交換等,例如,藉由2000-01年建立的出生世代長期追蹤,研究團隊發現胎兒時期 DEHP的暴露,會造成兒童在神經、免疫和內分泌系統造成影響,分別是違紀、攻擊行為的表現增加、智力的下降、鳴喘和氣喘的發生率增加,以及生殖發育程度的下降,依序已發表於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5;123:95-100)、PLoS ONE (2015;29:10(6):e0131910)、PLoS ONE (2015;13:10(4):e0123309)及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5;136:324-330)。

兩天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經由與研究中心的教授、研究團隊們輪番上陣,藉由各主題進度報告、瓶頸介紹,腦力激盪其克服方法,交換各種成功和失敗經驗,分享研究心得和討論合作項目等,主題包括:
  • 出生前雙酚A和塑化劑暴露對兒童神經發育的影響(Minatoya教授)
  • 出生前有機氯農藥暴露對心智、動作發展的影響(Yamazaki教授)
  • 孕婦塑化劑暴露與新生兒血中生殖荷爾蒙的相關性(Araki 教授)
  • 出生前多氯聯苯戴奧辛的暴露對出生體重、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發生的影響(Miyashita教授)
  • 家中粉塵中塑化劑和氣喘過敏的相關性(Ait Bamai教授)
  • 子宮內全氟辛烷酸暴露和臍帶血中IGF2/H19基因甲基化的相關性(Sachiko Kobayashi教授)
  • 出生前戴奧辛暴露與新生兒大小之環境與遺傳交互作用(Sumitaka Kobayashi教授)
其世代的建立均為 2002年及之後,比筆者的稍微晚一點,而這些主題目前的結論,大致上與筆者所發現的都有類似的顯著效應,比較特別有:目前日本的情況跟我國情況有兩個類似的地方,很值得合作共同探討,一是DEHP的暴露下降,而DiNP塑化劑有增加的趨勢,再者,含9至12個碳的長鏈全氟化合物,比含8個碳的濃度來得高,並且也發現內分泌干擾的效應,都相當值得重視。未來相關的基因、表觀基因和暴露的交互作用和對健康效應影響,包括解毒、荷爾蒙接受器、生長因子、基因甲基化、致病相關的基因和其表現,也很值得進一步探討。

會後並有半天的圓桌會議,進行意見交換、和研究合作議題討論,由於日本的出生世代研究尚未進行兒童面對面(face-to-face)的追蹤,而是藉由問卷郵寄的方式,當然也就沒有兒童的檢體,能夠進行客觀上污染物、和健康標記物的分析,這也是日本將來要致力突破的部分,合作的關鍵在於:熱情的合作伙伴(包括小兒科醫師)能盡全力配合,所以筆者再度感恩國內醫師們的協助、愛心和奉獻,往往利用週六時間一對一的跟國內的小朋友進行個別衛教和釋疑。本院的收案人員也用同理心和鼓勵陪伴等,共同來協助評估小朋友的各方面健康情形,是計畫能順利進行的關鍵。

此行筆者體會到日本政府對荷爾蒙干擾物暴露和其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相當重視,可能是因為1968年多氯聯苯的中毒事件,以及1950、1960年代兩起大規模的有機汞中毒導致水俁病的緣故,並且對出生世代的建立和追蹤研究不遺餘力。於2012至2015年短短3年的時間,建立10萬人的出生世代資料,而在北海道部分,即是由岸玲子教授及其團隊負責。後來筆者在東京大學演講時,也與各官員面對面的研討,有趣的是,當我用部分中文來回答其時,資深的學者尤其感到興奮和感謝,原來他們不僅看得懂繁體漢字,而且也覺得相當親切,這是始料未及的。

我國與日本同是四面環海、為攝取大量魚貝類的國家,工業發展迅速、面臨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等,無形中有諸多議題類似,但又有些互補,故應可以合作而能更深入的探討。明年的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亞洲分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Asia chapter)恰於北海道大學舉行,在夏天溫濕度宜人的季節,加上周遭花兒盛開的綠建築裡,將是很好的機會讓學人們來共用美好的永續環境,體會工業經濟妥協後的豐碩果實,學習建構健康的環境與社會 。

1. 北海道大學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教育中心(CEHS -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Sciences)
2. 日本環境與兒童研究(JECS -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3. 國衛院出生世代研究內容和報告
4. 日本內分泌干擾學會通訊

最後,再次感謝:中山醫院蘇本華、孫海倫等兒科醫師團隊、林靜儀、應宗等婦產科醫師、「台灣孕婦及新生兒出生世代研究」合作人員:國立陽明大學陳美蓮教授、高醫大學吳明蒼教授、花蓮慈濟大學謝佳蓉老師。
《文/照片: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王淑麗研究員;出生世代圖示作者:溫慧茹博士後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