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6 期

人事動態
南台灣成年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流行病學:聚合酶鏈鎖反應/噴霧電離質譜儀研究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病毒呼吸道感染是民眾就診的主要疾病之一。會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很多,除了重要的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以下簡稱流感病毒)外,「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例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arainfluenza;以下簡稱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也是常見的呼吸道病原。而隨著分子診斷學的進步,過去不易以傳統病毒培養方式分離檢驗出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及人類冠狀病毒等(human coronavirus),也逐漸被認為是重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

由於傳統病毒培養檢驗敏感度較低,加上過去研究所採用的分子診斷多為針對特定病毒進行單基因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檢測(singleplex)等因素,迄今台灣成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流行病學並不清楚。有鑒於此,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部、內科部及病理部病毒室、國立成功大學基因體醫學中心與本院研究團隊聯合進行南台灣成年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病原研究,以瞭解本地之分子流行病學。

研究計畫納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共267位於成大醫院或台南地區醫院就診之呼吸道感染症成年民眾,其中包含212例上呼吸道感染及5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研究收集患者之咽喉拭子,並同時進行傳統病毒培養及病毒性病原分子檢驗;分子檢驗是採用成大基因體中心的聚合酶鏈鎖反應/噴霧電離質譜儀(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簡稱PCR/ESI-MS)技術,檢驗呼吸道檢體中的病毒性病原。此質譜儀可以同時檢驗多項呼吸道病毒,並能於混合感染檢體中同時檢驗出多種呼吸道病毒,有助我們更瞭解此族群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之全貌。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病毒培養、PCR/ESI-MS分子檢驗及合併兩檢驗方法,分別可於63(24%)、126(47%)及128(48%)位患者檢驗出呼吸道病毒;採用分子檢驗病毒之檢出率為傳統病毒培養2倍之多,有助於提升病原診斷率。合併兩檢驗方法結果發現,流感病毒A(24.3%)及鼻病毒(9.4%)為研究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其次依序為人類冠狀病毒(4.9%)、人類間質肺炎病毒(3.7%)、腸病毒(3.4%)、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2.2%)、腺病毒(2.2%)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1.5%)(表一),其中11位患者(4.1%)同時感染了2種以上的呼吸道病毒。整體而言,所有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22%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毒、24%患者感染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另2%為同時感染流感及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分析患者的潛在疾病發現,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癌症化學治療後或接受器官移植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及腎衰竭長期洗腎患者,為感染「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之高危險群。


另針對下呼吸道感染症進行次分析,於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鼻病毒(7例,12.7%)、流感病毒(6例,10.9%)及副流感病毒(4例,7.3%)為高居前3名之致病原(表一)。多變量迴歸分析顯示,老年人(大於60歲)、免疫功能低下抑制及副流感病毒感染,為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症的3個獨立危險因子。綜合以上觀察顯示,「非」流感呼吸道病毒於下呼吸道感染症及具潛在疾病族群之呼吸道感染症占有重要之角色。

民眾常有疑問 「為什麼今年我已打了流感疫苗,還是會感冒或得到流感?」每年冬季施打的流感疫苗,僅可預防當年最流行的3種流感病毒。蘇益仁教授表示,此研究發現,於流感季節期,流感病毒及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同時於社區中傳播,可解釋為何已接受流感疫苗施打的民眾,仍然有可能出現非流感病毒所引發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因此,為預防呼吸道感染,即使注射過疫苗,民眾還是要注意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特別是上述易感染「非」流感呼吸道病毒之高危險群,更要小心預防。

此外,雖然目前「非」流感呼吸道病毒感染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製劑可供臨床使用,即使診斷為「非」流感呼吸道病毒感染,仍有賴患者免疫力而康復。但若能正確診斷病原,即可減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抗流感藥物,也有助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以減少病原傳播。然而,分子診斷試劑成本較高,且大部分患者皆為輕症,並不建議針對所有呼吸道患者進行病原分子診斷;另一方面,此研究顯示「非」流感呼吸道病毒於下呼吸道感染症及具潛在疾病族群之呼吸道感染症占有相當之比例,因此於此疾病複雜度較高的病患族群進行正確病原診斷仍有其必要性。而更大規模探討「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在台灣下呼吸道感染症所造成的疾病負擔(disease burden)、評估「非」流感呼吸道病毒分子診斷的臨床效益及開發「非」流感呼吸道病毒快篩試劑,皆為未來努力的方向。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Medicine期刊(2015 Sep;94(38):e1545)。
《文/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王萱蓁研究助理、吳綺容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