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8 期

會議報導
第14屆淡路島感染症與免疫力國際會議紀要
Report on the 14th Awaji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ection and Immunity


筆者於2015年9月7日至12日,至日本淡路島參加第14屆Awaji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ection and Immunity(AIFII)會議,該論壇自2001年起每年在日本舉辦,除了2011年曾中斷一次,並於其中二次移至奈良外,其他幾乎都是在淡路島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的主要精神在於提供細菌學、寄生蟲學、病毒學以及免疫學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的機會,促進感染免疫學的發展,並為新興與再現傳染病的新療法發展奠定基礎,以促進醫療藥物開發。同時,論壇本身亦肩負教育的使命,經由培育及鼓勵年輕研究人員發表優秀的研究成果,持續投入新的人力資源的開發。參與會議的專家皆為學術界的佼佼者,大會同時也邀請許多歐美的外賓一同交流,因此,每年的論壇可以說是日本感染症與免疫學界的年度盛事。

本屆大會主席為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的川口寧(Yasushi Kawaguchi)教授,主辦單位包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大阪大學微生物病研究所、京都大學病毒學研究所、長崎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及北海道大學人畜共通感染症研究所等,並得到大阪大學微生物病研究基金會(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Microbial Diseases of Osaka University)以及日本製藥團體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of Japan)提供長期經費的支持;因此,無論是會議地點的安排,或是邀訪的外賓名單,皆可稱得上是相當有水準且成功的論壇。此次會議地點選定在淡路島的夢舞台國際會議中心;整個夢舞台位於淡路島的東岸,有著國際會議中心、茶室與淡路島Westin飯店,並有一座能眺望海的高台,是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其實1980年代,日本政府為了填海造陸,興建關西國際機場(關西空港),而把臨近機場預定地的淡路島變成大型的採砂場。199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震災」發生,讓原本傷痕累累的淡路島再次受到重創;在安藤的擘畫下,經過多年努力,一座結合大自然並重視環保的大型劇場「夢舞台」於焉出現在世人面前。2000年舉辦「國際園藝・造園博覽會(Japan Flora 2000)」之後,這裡已成為淡路島最著名的風景。AIFII未將會議地點選在如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而刻意安排在離開本州,需要藉由明石海峽大橋連接兩地的淡路島舉行,想必亦有其特殊的意義。

本屆大會一共有來自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及歐美各國的研究人員與會,人數估計約有400至500人。參與的人員來自基礎研究到臨床醫療工作者,從學生、博士後研究員到微生物學者、藥理學專家、免疫學專家及病毒學專家等,相當多元。一如重生後充滿活力的淡路島,大會的內容安排上相當精彩且包羅萬象。從基礎的病理生理學(pathophysiology)、基因體學(genomics)、蛋白質體學(proteomics)、免疫學(immunology)到宿主與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pathogen to host interactions)等,讓與會者能在彼此都最熟悉的題目中,從不同的面向切入做最熱烈的討論。本次大會於9月8日傍晚由會議主席川口教授介紹揭幕後,旋即展開第一個session:「Pathogen to host interactions」,安排3場演講,主題分別為:「Novel cellular kinase required for hsv transcription」、「Epidemiological and basic research activities targeting polyomaviruses」及「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export and activity of type VI secretion toxins」。隔日(9日)一早至12日則分為session 2到8,以及由與會海報中精選出的口頭報告等共40場演講。此外還有92篇壁報交流展示與大家展開深入探討,內容可說是相當豐富。

如前述,會中所有討論的主題皆環繞在感染症與免疫學,講者都是來自日本及歐美各地重要的實驗室或計畫負責人;因此,對於一直專注在相關研究題目上的筆者而言,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場精彩的大師洗禮。幾天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要屬一場有關於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毒性抑制的演講。9日上午邀請來自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研究所微生物藥品化學實驗室的垣内力(Chikara Kaito)教授發表他們在最近針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毒性因子表現的研究結果,講題為:「Mobile genetic element of MRSA encodes a virulence suppressor」。一直專注於研究S. aureus的學者都知道,社區感染型(CA-MRSA)與醫院感染型(HA-MRSA)在其基因背景和致病能力上存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過去幾年,大家一直很難全面性的證明影響二者之間毒性因子表現與否的關鍵。垣内教授團隊利用菌落擴展(colony spreading)能力的差異著手,進一步解釋CA-MRSA與HA-MRSA在調控毒性因子表現以及致病機制上的不同。首先,他們觀察到在培養基上CA-MRSA與 HA-MRSA的移行能力不同:HA-MRSA 菌落擴展能力明顯低於 CA-MRSA菌株(以及非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接著他們發現位於 SCCmec上有一段DNA 區域是HA-MRSA 所特有的(CA-MRSA SCCmec element約30 kb,而HA-MRSA則約為50 kb),此差異包括一段位於mecI ORF下游的基因mecI ORF(距mecI 轉譯起始位置+285至+859 之處),稱為F region;F region主要出現在第II型及第III型 MRSA(即所謂的 HA-MRSA)而不會出現在第IV型 MRSA(即CA-MRSA)中。在他們2011年所發表的文章中已證實此段DNA即為psm-mecPLoS Pathogens 2011; 7(2): e1001267),而此psm-mec的存在可能會抑制S. aureus 菌落擴展的能力。將F region插入MSSA Newman strain,也會降低其菌落擴展能力。在小鼠感染模式中也證實帶有(或插入) psm-mec會減輕S. aureus的毒性、降低菌落擴展能力,並進而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隨後他們進一步證實,插入F region會造成S. aureus 外毒素PSM表現量降低,但卻會提高細胞外蛋白質FnbA(extracellular protein FnbA)的表現量亦會造成菌膜(biofilm)形成增加。因此,團隊繼續釐清是否psm-mec RNA會透過影響agrA,因而改變外毒素的表現量。他們亦證實,psm-mecRNA會與agrA RNA結合,進而抑制其轉譯 ( PLoS Pathology 2013; 9(4): e1003269)。

最後團隊收集HA-MRSA臨床菌株,並將之區分為帶有完整psm-mec與不帶有psm-mec或此段有突變的二群。結果發現,大約30% HA-MRSA臨床菌株未攜帶psm-mec或已有突變。在來自肺炎患者所分離出的菌株中,不帶有psm-mec或已產生突變的菌株比例明顯高於攜帶有完整psm-mec片段的HA-MRSA菌株(20% vs. 0%)。總結垣内教授的研究認為:psm-mec mobile element會降低S. aureus外毒素的表現、菌落擴展的能力,以及全身性感染(systemic infection)的機會反之的卻會促進菌株形成biofilm。

本次大會也特別安排英國劍橋大學的Derek J. Smith教授在會中報告「Antibody landscapes after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介紹其研究團隊利用定量分析抗體免疫的方法「antibody landscapes」,長期追蹤觀察三百多位受試者在感染前、後以及疫苗接種前後,針對A型流感產生HA抗體的變化。此外,也有多位學者研究主題涵蓋目前相當熱門的發炎複合體(inflammasome)活化路徑,包括:東京大學一戸猛志(Takeshi Ichinohe)教授說明A型流感如何調控inflammasome activation;美國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Thirumala-Devi Kanneganti教授詳述她們最近發現在感染及發炎疾病中,細胞內先天性免疫受體(innate immune receptors)、inflammsomes以及IL-1如何調控胞內分子活化路徑。

AIFII是一個行之有年的會議,與會人員皆來自日本及歐美各國,會議中不難發現,這些實驗室之間彼此存在著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畢竟,在這熱門又重要的主題下,靠著單打獨鬥的方式,實在難以突破目前未知的領域,也無法很快的加速研究的進展。所以,時時交流、互相合作,才能更快地擴大研究視野、增強研究能量。本屆會後令人相當期待下一屆會議必將有更精彩的內容與討論。最後感謝本院提供全程旅費。
《文/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齊嘉鈺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