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雄博士1999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4年取得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後,前往美國紐澤西州Rutger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攻讀博士學位,於2008年完成博士學位後,至美國德州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進行博士後研究,2013至2015年任職於美國Cleveland Clinic 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張博士長期鑽研攝護腺癌演化為去勢抗性腫瘤的研究,並在這領域的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首先,他發現一個新的荷爾蒙生成路徑(5α-Adione pathway),並證實去勢抗性的癌細胞偏好利用此路徑來合成5α-雙氫睪固酮,因此,在荷爾蒙療法造就的雄性荷爾蒙匱乏下,癌細胞達到雄性荷爾蒙自給自足的能力,進而演化為去勢抗性之攝護腺癌。另外,在5α-Adione pathway中,他亦發現其中的一個名為3β-HSD1的類固醇生成酵素之基因在癌化的過程中產生突變,突變的酶蛋白變得異常穩定,由於3β-HSD1所催化的反應是5α-Adione pathway的速率決定關鍵步驟,因此,具有此突變的癌細胞,能經由5α-Adione pathway大大提升其雄性荷爾蒙生成能力,導致腫瘤更為容易轉化為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這兩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全世界攝護腺癌研究領域中,獲得高度的重視,已分別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跟Cell期刊。同時,第二項研究成果,將促使利用癌細胞HSD3B1基因產生的突變,成為一個非侵入性的生物分子標誌,用以預測患者是否適用於最新型荷爾蒙療法,目前正在申請美國專利(US Patent, Pub. N0.: US 2015/0018323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