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6 期

學術交流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第46屆年會紀要
Report on the 4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簡稱為SfN,是一個建立於1969年的國際性神經科學協會,亦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業神經科學研究組織之一。筆者為SfN會員,2016年11月11日至18日參加SfN於美國西海岸聖地牙哥會議中心(San Diego Convention Center)所舉辦的第46屆年會。此次年會為 SfN年度大事,同時也是世界各國神經科技領域的重大盛事,更是國際神經科技研討會之大會師。來自80個國家、將近五萬名神經科學與科技領域相關之學者共同與會並發表論文;SfN年會是全球神經科學研究人員每年最重要的會議,也堪稱世界上最大之研討會之一。

為期8天的會議,進行方式分有大會特別演講、專題研討會、幻燈片報告及壁報論文方式等。由於參加的論文總數相當多,除了會議的主題外,每個主題下有眾多次主題進行不同的報告方式及討論。會議的10大主題涵蓋各種與神經科學相關的研究層面,包括有特別講座(Featured Lectures)、發展學(Development)、神經興奮性、突觸與膠質細胞(Neural Excitability, Synapses, and Glia)、神經退化性疾病與損傷(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nd Injury)、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s)、運動系統(Motor Systems)、生理與行為(Integrativ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動機與情緒(Motivation and Emotion)、認知(Cognition),以及技術(Techniques)等主題。

此次會議邀請許多大師級的學者演講,筆者對於我國蒲慕明院士和江安世院士(任職於國立清華大學)的演講最為印象深刻。蒲慕明院士亦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受邀Peter and Patricia Gruber演講,講題為「Random Walk in Neurobiology」,有助於與會者瞭解如何在神經生物學的領域中探索,並成為一個好的神經科學家。江安世院士獲邀進行最重要的大會演講(Presidential Special Lecture),提出了一連串於果蠅神經網路體(Connectome in Drosophila)上之新穎研究成果,都令人獲益良多。

此次會議於「Individual Healthcare Decisions through Technology」之相關領域有越來越多的論文發表,可以預見人類對於自身大腦及神經系統與科學研究的瞭解,將是未來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軸。今年在各領域間的跨領域合作有增長的趨勢,尤其在神經影像方面,多模態的神經造影方式來研究基礎神經科學已經變成一個重要的趨勢。

許多來自台灣、日本或是大陸地區的學者亦參與盛會,可知,亞洲地區很多的神經工程研究學者均將此會視為年度之重要學術活動,可見神經工程研究在亞太地區也正在蓬勃發展中。SfN進行期間,台灣神經科學學者舉辦「台灣之夜(Taiwan Night)」,進行國內外於神經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我國政府也大力倡導追求卓越之學術水準的口號下,努力舉辦學術活動以企圖提升本國的學術競爭力,筆者認為補助學者或是碩博班學生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也是一件很重要的環節,對於提升國內相關研究於國際上的知名度將有更大的助益。
《文: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廖倫德助研究員 / 圖:SfN網頁;編輯中心劉盈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