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2 期

出版資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出版「成人聽力保健」
IOM publishes Hearing health care for adults: Priorities for improving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OM)日前發表了「成人聽力保健」報告,內容主要是要為所有年齡層的人提升聽力保健之可獲性,並致力於朝向人人皆可負擔得起的目標。無論是漸進的或急性的、輕度或重度、先天的或因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的聽力損失,皆會影響個人的溝通能力、生活品質、社會參與以及健康狀況。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聽力損失患者沒有尋求或接受聽力保健,原因眾多且複雜,還互有關連;有些人無法負擔聽力保健的費用,有些人則是交通、環境等因素而不易獲得此項服務,更有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或何處可以接受聽力保健的治療。此外,有人是因為不想處理或面對需要聽力保健且獲得保健服務伴隨而來的「污名化」;也有人不認為自己需要聽力保健,而導致聽力損失這種隱形的健康狀況日漸惡化;另外,還有些人不相信任何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或他們認為介入措施的益處不足以合理化克服跨越障礙所需的努力。

在美國,雙耳聽力損失的患者估計約有3,000萬人;全球已認定聽力損失為失能損失人年數(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的第五大原因,伴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更提高了公共衛生對此議題的關注。聽力損失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急遽上升,在不同年齡層分別為:20至29歲成年人為3%、70至74歲年長者為45.6%、85歲以上年長者為80.6%;在聽力保健上,未滿足的需求是很高的,對於未使用助聽器的患者而言,估計約67至86%的患者因使用助聽器而獲益。此研究主要聚焦於為成年人改善聽力保健之可獲性與可負擔性,報告中所述「聽力保健」包括與聽力損失有關之服務(例如診斷與評估、聽覺康復)與聽力技術(助聽器和聽力輔助技術);藉由社會生態學模式(social-ecological model)檢視聽力保健,強調透過全社會多層面的支持與行動需求,提升聽力與溝通,進而減少聽力損失及其影響。

瞭解聽力損失的程度與影響
聽力損失並非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點,在生命期程中,任何時間點都有可能發生;聽力損失可能是突然的或漸進的、影響單耳或雙耳。引起聽力損失的原因眾多,例如嚴重的外傷、感染、遺傳、老化、過度暴露於噪音的環境中,皆有可能導致在聽覺系統的一個或多個區域發生病理變化。雖然有些聽力損失可藉由藥物的或手術的方法避免惡化或加以治療,然而大多數發生在成人的聽力損失則是永久性的,且必須視為慢性病以追蹤控制。已有許多哺乳動物的資料顯示,老年失聰或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其特徵是聽覺閾值(聽覺底限)增加、高分貝的損傷過程(包括頻率與時間的解析功能都降低),以及溝通理解的困難度,特別是在噪音或複雜的聆聽環境中。

自人口學的觀點,聽力損失的程度與影響仍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所有年齡層的成年人,其聽力損失的影響不僅是溝通而已,還包括社交活動與生活功能,對公共衛生而言更是嚴重的議題;全球人口高齡化,而聽力損失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的失能,80歲以上的患者更多。已有研究證實聽力與認知功能、失智有關,近來對此方面更有系統性地研究;橫斷研究已探討了聽力損失與跌倒、身體生理功能下降、住院等之間的相關性,而尚缺乏以人口為基礎的縱向研究。聽力損失的潛在經濟影響,包括減少收入以及增加失業或就業不足等,目前已有研究的模型,但仍需要建立基以人口學為主的長期數據。

聽力保健服務:改善可獲性與品質
助聽器與聽力輔助技術確實可以改善聽覺與溝通能力,然而,在聽力保健扮演關鍵角色的聽力相關服務卻往往為人忽視;這些服務包括個人聽覺困難的系統性與全面性評估(例如居家、工作場所、參與社區活動)、基本醫療診斷、個人聽覺損失與治療需要以及聽覺康復的評估,還有協助個人聽覺與溝通能力最佳化之諮詢與其他服務。

有許多管道可以獲得聽力保健服務,藉由聽力學家、助聽器專家、耳鼻喉科或家醫科醫師等的診斷,轉介至適合的聽力保健服務。由於大部分的需求者對這些服務的相對有效性或質量知之甚少,因此,不僅必須定期審查和更新有關聽力保健服務的準則、標準與指標,並且應該廣為提供給執行聽力保健服務的專業人員以及有該服務需求者及其家人。

聽力技術
聽力技術的範圍很廣,包括傳統的聽力輔助規範的醫療助聽器產品、消費性技術產品與聽力輔助技術等。因應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與類型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技術,並確保安全性與其他技術的相容性(例如行動電話、電視、緊急警報系統)的要求。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情形:聽力損失的盛行率很高,但聽力輔助的使用率卻很低;不願意使用聽力輔助器的原因很多,包括價格昂貴、效果欠佳、安裝的便利性與舒適程度有待改善、維護與保養(例如更換電池)的容易程度等,當然還有對助聽器的刻板印象,更多的時候是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需要求助於聽力輔助。

致力於更開放包容的社會:宣傳、教育與支援
聽力在個人如何經驗、互動、並與周圍的人與環境連結上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聽力有時也被稱為「社會感」,因為聽力發揮了在發展並維持與家人、朋友、同事間的緊密關係與社會連結上的功能。因此,聽力損失需要跨社會的支援,而非只是醫療院所或醫療模式之間的服務。很重要的是要減少社會上對聽力損失患者的歧視與負面的看法,並確保接受聽力檢測的人可以完全瞭解聽力檢查與測試的結果,獲得充分的資訊以利比較設備與產品,並決定採用聽力保健服務的方式。

對於聽力受損的人而言,生活、工作、學習與社交等場所的聲響效果,助聽器與聽力輔助技術的可獲性,與其他人連結的溝通能力等,都會影響個人是否能夠順利融入社區。因此,提高社會大眾對聽力健康的認識,並提供多元化溝通的選項,關鍵是需要眾人的合作。個人、家庭成員、雇主與社區等,皆可以採取行動,極盡可能地提供友善的溝通方式,必定能讓所有人受益。

詳細報告內容可於The National Acadmies Press下載。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