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3 期

健康知識
飲食因素與疾病風險
How dietary factors influence disease risk


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為能量的來源,亦為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之一,但隨著全球飲食文化的改變,不良的飲食引起許多慢性疾病;且經研究證明,攝取過多的糖分、鹽分或油脂,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幸好,遵循均衡飲食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許多文獻確切地指出鈉及含糖飲料這兩種食物成分與心臟代謝疾病(cardiometabolic)的關聯性,但缺乏針對其他食物成分的研究。近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一項由美國Tufts大學進行的比較風險評量研究,試圖瞭解個別食物成分與死於心臟代謝疾病風險的關聯性。

研究團隊首先使用 Bradford‐Hill因果推論準則,篩選出10種食物/營養素(蔬菜、水果、堅果類、全穀類、未加工的紅肉、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多元不飽和脂肪、海鮮omega-3油脂及鈉)與死於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風險的關聯性。研究團隊接著利用2002年及2012年的「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結果,取得這10種食物成分的平均攝取量後與2012年的「美國特定疾病死亡率」數據進行分析,同時比較受試者的年齡、性別、族群及教育程度,評估這些食物成分攝取量與死亡的關聯性。

研究發現,2012年因心臟代謝疾病引起的702,308例死亡案件中,將近一半的死因與次理想(suboptimal)的飲食習慣有關,意指有益健康的食物/營養素攝取不足或有害的食物/營養素攝取過多。研究團隊選出的10種食物成分的攝取與死亡率估計的百分比分別為:鹽分過多為9.5%(一天>2,000毫克的鈉)、加工肉類為8.2%、含糖飲料為7.45%、低量堅果類為8.5%(一天<20.2克)、低量海鮮omega-3油脂為7.8%(一天<250毫克)、低量蔬菜為7.6%(一天<400克)、未加工的紅肉為0.4%(一天>14.3克)、低量水果為8.2%(一天<300克)、低量全穀類為5.9%(一天<125克)及低量多元不飽和脂肪為2.3%(一天<11%熱量)。研究也顯示,男性、非洲裔、西班牙裔及低教育程度者的心臟代謝疾病死亡率預估較女性、白人、高教育程度者為高。

此比較風險評量研究證明,飲食習慣與因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疾病導致的死亡有關,且此結果有助於公共衛生規劃、提供改變飲食習慣策略,進而增進健康。
《文/圖: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