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0 期

研究發展
評估整夜脈搏血氧飽和度對於預測睡眠呼吸障礙導致交通事故之適用性
NHRI researcher evaluates the usefulness of overnight pulse oximeter as the sleep assessment tool to assess the 6-year risk of road traffic collision from the Taiwan Bus Driver Cohort Study


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劉紹興研究員實驗室吳威德博士後研究員利用台灣客運駕駛前瞻性世代研究(Taiwan bus driver cohort study)為資料,初步篩檢勞工因睡眠引起的職業意外事故(此研究結合穿戴式裝置、國家級交通意外事故資料庫及台灣唯一之大型客運駕駛職業世代等三大優勢),研究於2018年榮獲科技部「106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之肯定。

本研究採用前瞻性世代研究設計,擁有大規模職業駕駛樣本數與每日行車紀錄,並完整量測睡眠評估數據(客觀工具:整夜血氧監測儀;主觀工具:SOS打鼾問卷、PSQI匹茲堡睡眠品質問卷、ESS愛普沃斯嗜睡量表),結果來源選擇具代表性的全國交通意外事故資料,並使用二種進階統計方式:counting process Cox model approach(Anderson and Gill intensity model)與Stratified Cox model approach(Prentice, Williams and Petersen (PWP) model)評估重複意外事件的影響,有效控制意外事故之相關干擾因子。結果發現,整夜脈搏血氧飽和度對於預測睡眠呼吸障礙導致交通事故有良好的適用性,此結果可提供客運公司或政府相關部門作為職業駕駛睡眠行車意外的初步篩檢與預防。

過去對於診斷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主要黃金準則為,前往睡眠中心進行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PSG),但因等待病床時間長,多項生理檢查判讀困難、費用高及容易產生第一夜測量偏差(one-night bias)等缺點,往往不適用於大規模職業族群的篩檢。因此,本研究結果可貴之處為可實際提供職業族群篩檢睡眠障礙之應用工具,預防可能的睡眠障礙導致交通意外的發生。

因應行動健康服務(mobile-health)應用到來,本研究率先使用腕帶式整夜血氧監測儀評估睡眠導致交通意外事故,可作為應用於穿戴式生理監測設備與環境監測設備之韌體系統開發上,例如:結合心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穿戴式裝置與專業疲勞管理系統,發展疲勞風險預測模型與即時監測系統,冀望能即時提供駕駛員預警機制;甚至於提早預測,改善職業駕駛事故傷害的問題,創造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文/圖: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吳威德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