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7 期

會議報導
第7屆「國際環境流行病學與暴露科學會議─亞洲分會」紀實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Exposure Science—Asian Chapter (ISEE/ES AC)


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議(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ISEE)是國際環境健康學術會議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盛的。經其亞洲分會爭取,得以在台舉辦,籌備委員會並力邀亞洲的暴露評估學會共襄盛舉。在歷經10個月的籌備後,於今(2018)年6月21日至24日舉行,由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與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同主辦,並由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協助。

因為空氣、海洋的快速移動,食物、飲料、保養品等進出口興盛等,各國共同背負環境污染增加、氣候變遷等巨大挑戰,尤其亞洲乃世界重要基礎工業產品之製造輸出國,如何促進區域性的交流合作,建立共識以維護環境健康,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大會主題因此提議為:「環境變遷與世代健康―如何在環境劇變下保衛人類健康(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generations—How to secure human health in the dramatic changing environments)」。

大會演講和討論的重要議題包括:空氣品質、氣候變遷、出生世代追蹤、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食品安全、職業安全與健康促進、健康城市、日常用品化學物管理等,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國際大師和專家學者共19位一同參加。第一天舉辦3場工作坊,倡導適當之研究方法、工具和分析,學習內容包括:氣象與空污暴露健康效應目前之研究方法、微感測器和暴露模式在個人與人群暴露評估和流行病學上的應用,以及因果關係之圖示化。第二天以講座(forum/lecture)方式進行7場重要研究議題和成果回顧,透過多位國際上著名的專家學者的分享,介紹未來衝擊人類健康的環境議題、空氣污染與PM2.5的暴露評估與來源及影響族群,以及運用流行病學的實證結果於政策上之轉譯,以解決環境問題、保護民眾健康福祉等議題,藉此指引知識缺口和未來方向;接著為12場4至6個相關主題(symposium)的重要報告和討論,還有13場最新研究與尚未出版的報告,主題含空氣污染、氣候變遷、生殖危害、塑化劑暴露、職業衛生、出生世代研究、環境與基因等方面,供專家們共同檢視和論證。四天下來,共舉行35個場次,來自約二十五個國家,計有三百多位參與者,包括線上註冊256人、現場註冊34人、國際知名受邀演講16人、贊助單位派訓22人等。

此次會議不但呈現國內相當豐厚的學術研究量能,也提供國內外特別是亞洲地區有興趣的師生、產學、政策相關等人士,瞭解目前環境健康議題的概況和重點、最新動態和需要突破之瓶頸相關資訊。詳細內容,包括大會手冊、摘要、照片等,可於會議網址(http://isee-ac.tw/)下載或連結,所有講座均錄製為影片於下方連結供觀看:(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zYwN9mIBD869qlm_23Jj55tQNI6MVWb1)。

會議雖已結束,但各方面合作仍持續,期待國內外的師生、產、官、學界充分的交流與商討,建立共識和合作模式,期保有健康、永續、生態豐饒的經濟共榮圈。


《文/圖: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王淑麗研究員、温慧茹助研究員、蔡宗霖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