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2 期
會議報導 特別演講系列紀要:從一個衛生最高主管談起
Special Lecture Summary: A talk by the former Minister of Department of Health 今年9月25日國衛院特別演講系列,邀請了國衛院首任董事長(1996年1月-1997年9月)張博雅教授來此演說,講題為「從一個衛生最高主管談起」。張博雅教授在本院創院時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當時張教授任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極力支持成立本院並爭取研究經費,為創院最大功臣之一。張博雅教授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但對公共衛生有濃厚的興趣,接著於臺灣大學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各拿到公共衛生碩士,更於1994年取得日本杏林大學醫學博士。在取得公共衛生碩士之後,張博雅教授便於在學術上及政壇上,致力推動臺灣的公共衛生相關政策。現在,更擔任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榮譽理事長,為國際婦女權益盡一份心力。由於本院與衛生署的制度息息相關且角色相輔相成,因此,在這次難得的機會下,本院有幸邀請張博雅教授前來演講,讓我們對衛生署在整個衛生醫療政策發展、品質控管及民眾福利上有更基本的了解,並有機會互相交流。
張教授的演說由行政院衛生署之使命開始講起。她表示,行政院衛生署的使命非常廣泛,要確保全國民眾都健康長壽(活得久而有尊嚴)、增加平均餘命(ADL),及降低各類死亡率。在衛生安全防治上,要預防食物中毒(餐飲、便當)、藥物事件(服藥、打針或施打疫苗後)及流行病的發生。一旦發生,還要嚴守把關讓疫情減至最低,尤其擔心大流行(pandemic)、一般流行(epidemic) 或境內感染疾病(endemic infectious disease)的流行。此外,還要減少意外事件(自殺、車禍、精神病患之傷人或縱火案)的發生。為了維護良好的公共衛生,整體而言,由小至大,包含了人、病原體與環境。人的部分,要從民眾之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良好做起,例如不吸毒、不注射毒品、進行安全性行為來防制愛滋病及性病傳染、減少香菸及檳榔之危害和民眾平日運動及飲食習慣等。病原體部分,衛生署也要防制空氣中非病原體病,確保密閉空氣中無有害病媒物,如退伍軍人症(Legionella pneumophila)、肺結核菌等,以降低民眾被感染及疫情擴大之可能性,並要積極監督活動性肺結核病患之治療與控制,以減少結核菌之危害。另外,更要減少環境中媒介物之傳播疾病,例如登革熱(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和瘧疾(微小瘧蚊,瘧疾病原蟲)等。最後,衛生署還要維持大至整個環境的衛生與清潔,維持一個無污染(無菸、油煙、工業污染、畜產污穢物、重金屬污染、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污染)的生活環境,降低地球暖化和大自然災害之影響,撲滅有害生物(蟲害、蚊蟲、蒼蠅、蟑螂、蚤、蝨、恙蟲等等)。這些都是行政院衛生署的基本使命。
衛生署為維護民眾的健康,必須著手於醫院及醫事人力的思考與醫療資源的配置,辦理醫事人力(公費生與服務加給者)及專業人力(專科醫師)的培訓與繼續教育,尤以偏遠地區、離島和山地。另外,全國醫療網之規畫與配置,例如醫院不能過度密集,地區醫院診所要能普及各地,急性病床必須增設。對從事專科治療者,如精神科及復健科的醫師與醫院要加以鼓勵,還要增設長期照護、老人養護、護理之家等。在行政院衛生署的努力推動下,台灣於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保之後,醫療照護更涵蓋了慢性疾病照護、增設精神醫療、罕見疾病與重大傷病之醫療照顧。衛生署更進行安寧療護、器官捐贈與骨髓移植的推動。整體而言,就是要讓整個台灣醫療資源更為完善,並且還要繼續努力。衛生署還有個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育民眾:例如宣導檳榔的危害(減少口腔癌等)、騎乘機車應戴安全帽(減少腦部受重傷)、菸害防制法之通過(降低癌症發生)等,促進民眾對「預防重於治療」及「事先的防範優於事後之治療」的認知與態度。
張教授強調,在衛生署努力執行使命的同時,也要隨時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大考驗,比如:
大考驗一
於1990年6月張博雅署長上任第一個月,接獲藥物食品檢驗局報告指出各地送檢尿液的安非他命濃度直線上升,在收集資料後即於7月向行政院報告,並由衛生署邀集各相關部會開會檢討防治方案達十次之多,直到1993年3月才由行政院設置「反毒會報」,每年由法務部、教育部及衛生署輪流主持會報。
大考驗二
學童陸續發生痢疾感染事件:案例一,高雄縣橋頭某國小,以紅色液體倒入廁坑調查自來水是否遭到污染,結果發現細菌性痢疾事件。案例二,台中市育仁國小,用同樣方法追蹤並查出第一個患童的感染源來自家裡的外勞,此為阿米巴痢疾(Ameba)事件。
大考驗三
1965年11月 1日時,我國早已獲 WHO瘧疾根絕證明,但在1995年10月中旬,台北某大醫學中心發生4個瘧疾死亡案例。以流行病學追蹤調查後發現竟是全球首例瘧疾院內感染事件,有6名病患到醫院作CT檢查,卻因儀器輸液管重複使用未消毒,而感染瘧疾,其中4人死亡。
大考驗四
「三麻一風根除計畫」於1991年報行政院核定實施,當時擬定1995年完全根除小兒麻痺症、先天性德國痲疹症後群及新生兒破傷風,並於2000年有效控制痲疹的目標。此計畫順利完成,並在2000年10 月 29 日WHO宣佈台灣位居之西太平洋地區根除小兒麻痺。
大考驗五
2005年11月消基會報導糖果包裝紙含鉛,1000 ppm,引起廣大家長恐慌。衛生署指派6個疫病防治中心免費檢驗共 3600名孩童 ,證實部分幼童的含鉛量非因糖果紙引起,而是因服用某些中藥所致 ,血中鉛含量最高約25微克(μg)。其後衛生署完成了一篇「正常血中鉛值」的報告。
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考驗隨時等著衛生署來應對與處理,例如遭遇抗爭、深海魚重金屬案件和法案之壓力等。
過去十幾年,衛生署也陸續實施幾項重大政策,像開放民俗療法但禁止侵入性治療(1993年11月)、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之成立(1995年11月)、中央健保局(1995年1月)及各分局之設置(1995年3月)、全民健保之實施(1995年3月)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之設置(1996年1月)等,且從1991年起開始表揚醫療奉獻獎。衛生署也編撰「台灣公共衛生發展史」,記載了從台灣光復後到目前的公共衛生醫療事蹟,為前人留下記錄以為後世參考,這是一個長程的工作。除了盡力完成各項使命並期盼全國民眾都健康外,更積極參與國際事物,申請進入WHO、辦理外勞之體檢、協助越南的家庭計畫及所羅門醫院興建等。
最後,張博雅教授表示:衛生署自我期許為積極任事、信任同仁、充分授權並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更表示許多政策的成立與實施莫過於各政府單位與機構團體的合作,才可圓滿達成。民眾更要隨時掌握自我的健康,做好保健,以達到預防醫學的目的:「健康是您的權利,保健是您的責任」。
《文:張博雅教授演講/編輯中心劉盈秀整理;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