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期
學術交流 第12屆世界疼痛會議報導
Report on 12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 此次第12屆世界疼痛會議在英國北邊蘇格蘭境內的格拉斯哥市舉行,從8月17日開始至8月22日結束,總計6天。與會來賓超過4千人,共發表約2千篇的海報論文,口頭發表論文已經被取消,由預習課程、邀請演講和研討會等方式取而代之。除了第1天有整天的溫習課程(refresher course)外,大會在其他的5天,一共辦了16場邀請演講(plenary sessions)和多達90場的研討會(workshops),分布在每天上下午各一個時段中進行。
一個邀請演講時段,通常包含有2場相關的演講接續進行,所有來賓在兩個大會議廳一同參與,其中一邊是同步錄影畫面。而一個研討會時段,則通常包含有10個主題同時進行研討,來賓只能擇一興趣主題參加;通常在1場1.5小時的研討會中,有3個在此領域焉有成就的講者,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進行探討。另外除了最後1天外,其他4個晚上都有廠商贊助的多場協同會議(associated symposia)。一天會議時間,從早上8:30開始至晚上7:45結束,整整快12小時,讓來賓每天都有既充實又累壞的感受。
會議內容與心得
疼痛這個主題不僅是醫學或科學議題,他同時也受到文化、教育和政治等因素影響。不同國家對疼痛藥物的給予原則,其實也可以反映這個國家對人權的尊重和人民富裕程度。已開發國家,基於對人的關懷,普遍且安全地使用各種止痛方式,包含止痛藥、麻醉藥、行為治療、物理治療及各式另類療法如針灸等;相較之下,開發中國家,則基於害怕藥物濫用、成癮、懷疑患者精神狀況和無力購買等情況下,任由患者獨自承受各種疼痛,包含由癌症所造成的劇烈疼痛。另外,許多國家政府則是任由軍人或警察,藉由凌遲(torture)方式造成身體疼痛,而來取得對其有用訊息或恐嚇人民,進行鞏固政權或獲取不當利益等目的。此時醫療人員的角色,可以是藉由對疼痛的專業知識,來指導這些施虐人員,增加受虐者的疼痛;但也可以是藉由其疼痛知識,來減少這些受虐人員疼痛,並撫慰其後續的心理創傷與痛苦記憶;知識的應用就在一線間,不可不慎。
疼痛與許多心理狀況如壓力或精神疾病如憂鬱或焦慮症的關係,也是此次會議的重點,而這也是筆者很有興趣的部分。過去臨床發現長時間的慢性疼痛者,許多都有性格異常等問題,而疼痛又是主觀感受,常會讓臨床人員不自覺懷疑其是否有詐病或幻痛的可能。另外,過去臨床人員也常發現筋肌膜疼痛(myofascial pain)者,通常有心理壓力較高或自我期待較高等現象,但何者是因何者是果卻一直很難區別,這也常造成治療療效無法展現。最近研究則是藉由腦神經科學研究的進步,特別是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技術的應用,讓研究人員對疼痛與腦皮質活化區域影響(central desensitization)的關係,疼痛的感覺(perception)與認知(recognition)的差異,疼痛記憶(pain memory)的生成與消除等,有更多的認識。這不僅是讓臨床人員可以更正向、合理、感同身受地對待疼痛患者;而且也替精神醫學如何整合入疼痛醫學,為疼痛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性的照顧,創造了一個契機。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也是會議的重點,過去總認為安慰劑是假的、無用的治療;但其實從生理學角度,視覺、聽覺、味覺或機械刺激,都有可能會造成對痛覺壓抑作用的現象發生。不管是沒有刺入的針灸(sham acupuncture)或是對患者和顏悅色的態度都有可能造成增大此效應的發生;也因其作用機轉漸漸被了解,所以有學者將其正名為安慰解痛(nacebo)作用。心理預期效應當然也是安慰劑作用的可能機制,臨床人員如何在解除患者病痛、誠實告知患者所接受治療的預期效應、面對醫療倫理問題、甚至法律規範間取得平衡點,確實是個藝術。常被提到的安慰劑包括有,維他命、抗生素(對病毒性感冒)和維骨力(含glucosamine成分,用在關節炎患者治療上)等等,但其實有些可能只是療效尚受爭議,無法成為具有證據基礎(evidence based)的治療方式罷了。
相關建議
止痛藥物,一直對神經性(neuropathic)疼痛有較差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與其有太多的病因,而單一藥物通常只能對某一疼痛機制有效所造成。會議中對如何去區別各類神經性疼痛,也是很多學者探討的重點,其中,包含有使用各式疼痛評估量表、神經傳導測定、痛覺感受預值(threshold)測定儀等等。筆者認為工程領域的型態辨認(pattern recognition)或類神經網路等分類(clustering)技術,結合疼痛醫學專家的臨床經驗,應該可以在此方面提供貢獻,幫助臨床人員快速對此類疼痛患者分類,提升藥物治療成效。
令筆者訝異的是,此次研討會有一場是有關於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疼痛評估及照護的應用,與會來賓非常眾多且熱烈。台灣是資訊產業重鎮,卻未有相關研究論文或產品出現,簡直是匪夷所思;事實上此項應用在國際上也是自2001 年才開始,但至今年卻已經有3百多篇論文的發表,相關產品開發也不斷進行,且持續在臨床上使用中。其中,包括有疼痛日記(pain diary),此軟體通常結合PDA或手機使用,包含有真實性、持續性和長時間記錄等多項優點。另外,疼痛照護網站也是一個重點,國外雖然相關網站眾多,但卻有良莠不齊和功能差異懸殊等問題。台灣正在發展遠距照護,如何將疼痛照護有效結合在其中,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疼痛不管是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重國家,都是非常重要且嚴肅的議題,而且需要跨領域的合作才容易有成效。除了一般醫學領域專家(包括有麻醉科、復健科、骨科、精神科、藥劑師、物理治療師、行為治療師和護士參與外),心理專家、公衛專家、衛生教育、政策決定者,甚至資訊工程專家者都應該可以共同參與在此領域貢獻所長。
針灸治療雖然還被歸在另類療法,但其在西方國家接受性其實非常高且普遍;德國和英國都有相關電針灸的產品被研發出來,且在臨床使用;另外有非常多的頂尖實驗室如哈佛大學,都有學者從事相關療效及機轉的研究,國內具有許多優秀針灸專家和研究學者,其實更有研究發展空間,其中腦科學領域在針灸治療的應用,更是現在最熱門的話題。
綠色環保課題在此會議中,也盡量落實;大會發給來賓環保水杯,避免紙杯使用;另外會議摘要集由光碟片取代,避免上百萬張紙張的印刷;而廠商也大量減少產品廣告紙張的發給,改由現場電腦多媒題展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文/圖:高雄醫學大學郭藍遠副教授;執行計畫名稱:機械性頸部失能症的生物力學及神經生理學探討;執行計畫編號:NHRI-EX97-9713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