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0 期

學術交流
國際神經精神藥物聯盟50周年年會報導
Report on the 50th 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Neuro-Psychopharmacologicum


CINP(Collegium Internationale Neuro-Psychopharmacologicum)為歷史最優久也是非常重要的全球性精神醫學會組織。除了強調精神藥物學的發展與應用,也著重於改善與促進各項精神、神經醫療研究與照顧。

CINP 1957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次年在羅馬開首屆CINP國際會議。自1958年起迄今,許多重要的精神醫療研究都在此會議中首度發表,並對其後的臨床醫療有重要貢獻。CINP 的會議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也在各區域發展出區域組織,舉辦各種會議(例如CINP 亞太會議等)、工作坊與教育活動。CINP 也出版著名的國際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該期刊於2006年的SCI impact factor 為5.184,並持續上升中。

此次的CINP 年會為其創辦後邁入第50 周年紀念,是具有有其歷史意義,故此次大會中有許多重要的學術節目與議程是從歷史角度回顧精神醫學在過去50年的重大發明與里程碑。

此次大會的主題演講(Keynote speech)、各研討會(symposium)、工作坊(workshop)、專題課程(lectures)等之內容,都非常豐富,從基礎到臨床包含了 bio-psycho-social-cultural-spiritual 多種面向等議題的探討。筆者特別感興趣的是大會第一天安排的「The History of Psychiatry in Munich」專題課程(plenary lectures),實地導覽慕尼黑的精神醫學歷史。首先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現任精神部主任Hans-Jurgen Moller與 Max-Planck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現任精神部主任Florian Holsboer 教授演講開啟序幕,隨後由慕尼黑大學精神醫學歷史研究部門主任Hanns Hippius教授、Norber Muller教授、柏林大學著名歷史學者Eric Engstrom教授、Matthias M. Weber教授等人,分別從不同角度介紹世界精神醫學重要的研究中心。課程從19世紀時期慕尼黑的精神醫學歷史,到德國納稅時期,到現今精神醫學重要發展等進行系列介紹後,實際走訪極負盛名與傳統歷史的慕尼黑生物精神醫學與精神病理學研究始祖 Emil Kraepelin(1856-1926)及最早描述失智症的阿滋海默教授(Alois Alzheimer,1864-1915)等重要精神醫學前輩大師的研究室,診療醫院,也實際參訪由Emil Kraepelin開創的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Max-Planck Institute等學術研究機構,看到Alois Alzheimer首例失智症患者長期追蹤的詳盡個案報告、Emil Kraepelin 的重要病例手稿及其發展描述性精神醫學診斷的歷程、第一個抗精神病藥物 chlorpromazine(即wintermin)、第一個抗憂鬱藥imipramine(tofranil)、首例用clozapine 治療病人的詳盡個案報告等。過去在教科書文獻回顧上讀到的歷史一一呈現眼前,不僅對精神醫學前輩的診治與研究精神有深刻感受,更對德國人保存歷史的態度由衷讚歎。藉由實地走訪前人故居與歷史文獻資料的學習,像是走過時間隧道,令人難以忘懷。

此次會議,國內約有20幾位精神科醫師參加,包括本屆與上屆的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及多所醫學中心的主任教授。除了聆聽相關演講、論文發表之外,也於晚上進行多場台灣學者的晚宴交流。

這次參加CINP會議,另一個收獲,是第4天參加大會舉辦的Dacau Concentration Camp參觀活動,這是納粹時期慕尼黑的集中營,當時德國醫師在集中營所進行殘忍的醫學研究,再次提醒世人醫學研究倫理學的重要性。
筆者於大會中報告的論文題目是「中文版“病患健康問卷”篩檢憂鬱症的信效度研究」,是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憂鬱症篩檢工具的發展」第一年的重要研究,內容是評估中文版“病患健康問卷”(Physical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的信效度研究,共有498位患者(422位是基層醫療的病人、76位是精神科門診病人)完成PHQ-9篩檢,結果顯示其中有429位患者完成精神科診斷評估(Schedule for Clinical Assessments in Neuropsychiatry, SCAN)。研究結果顯示:PHQ-9有很好的內在效度(Cronbach's alpha = 0.88)與再測信度(0.8),敏感度與特異度佳,且PHQ-9 與前2題項的 PHQ-2都有類似的效果(以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檢驗)。 使用SCAN會談診斷為準則時,當PHQ-9分數10 時,重鬱症的敏感度為92%特異度為91%(ROC area 0.97);當PHQ-9分數≧3時,重鬱症的敏感度為87% 特異度為91%(ROC area 0.93)。未來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計畫「基層醫療中華人憂鬱症之主動式合作性照護療效評估」(計畫編號:NHRI-EX97-9706PI),將可有效運用PHQ-9來篩檢基層醫療的憂鬱症。

建議事項
憂鬱症是常見且嚴重的疾病,佔全球所有疾病負擔的4.4%,其影響與缺血性心臟病相近。研究指出糖尿病、癲癇或缺血性心臟病等病患如同時罹患憂鬱症,預後更差。憂鬱症患者因自殺、意外、心臟病、呼吸性疾病、中風等因素而死亡的危險性增加,有效治療憂鬱症可以降低或改善急性心肌梗塞、中風、自殺等。國內之憂鬱症患者經常就診醫院或基層醫療等非精神科門診,國內外的非精神醫療中也都有類似的低診斷率與低治療率。未來,如果能推廣PHQ-9有(9題項的憂鬱症篩檢表)或PHQ-2(僅有2題項的憂鬱症篩檢)在內外婦兒科等非精神科門診中廣泛使用,不僅有機會可以早期診治憂鬱症,避免憂鬱症慢性化,更將能積極有效進行自殺防治。
《文/圖:馬偕紀念醫院劉珣瑛精神科主任兼副教授;右側為筆者;計畫名稱:基層醫療中華人憂鬱症之主動式合作性照護療效評估;計畫編號:NHRI-EX97-9706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