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會的主題演講(Keynote speech)、各研討會(symposium)、工作坊(workshop)、專題課程(lectures)等之內容,都非常豐富,從基礎到臨床包含了 bio-psycho-social-cultural-spiritual 多種面向等議題的探討。筆者特別感興趣的是大會第一天安排的「The History of Psychiatry in Munich」專題課程(plenary lectures),實地導覽慕尼黑的精神醫學歷史。首先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現任精神部主任Hans-Jurgen Moller與 Max-Planck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現任精神部主任Florian Holsboer 教授演講開啟序幕,隨後由慕尼黑大學精神醫學歷史研究部門主任Hanns Hippius教授、Norber Muller教授、柏林大學著名歷史學者Eric Engstrom教授、Matthias M. Weber教授等人,分別從不同角度介紹世界精神醫學重要的研究中心。課程從19世紀時期慕尼黑的精神醫學歷史,到德國納稅時期,到現今精神醫學重要發展等進行系列介紹後,實際走訪極負盛名與傳統歷史的慕尼黑生物精神醫學與精神病理學研究始祖 Emil Kraepelin(1856-1926)及最早描述失智症的阿滋海默教授(Alois Alzheimer,1864-1915)等重要精神醫學前輩大師的研究室,診療醫院,也實際參訪由Emil Kraepelin開創的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Max-Planck Institute等學術研究機構,看到Alois Alzheimer首例失智症患者長期追蹤的詳盡個案報告、Emil Kraepelin 的重要病例手稿及其發展描述性精神醫學診斷的歷程、第一個抗精神病藥物 chlorpromazine(即wintermin)、第一個抗憂鬱藥imipramine(tofranil)、首例用clozapine 治療病人的詳盡個案報告等。過去在教科書文獻回顧上讀到的歷史一一呈現眼前,不僅對精神醫學前輩的診治與研究精神有深刻感受,更對德國人保存歷史的態度由衷讚歎。藉由實地走訪前人故居與歷史文獻資料的學習,像是走過時間隧道,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