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6 期

學術交流
2008 國際醣生物學學會會議報導
Report on 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Glycobiology


2008國際醣生物學學會會議(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Glycobiology)於2008年11月12日起至11月15日止,為期4天,在美國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的Renaissance Worthington Hotel舉行。此次年會在會議議程安排涵蓋的層面非常廣泛,包括第一天(11月12日)的2個衛星會議:分別探討醣分子在細胞溝通(cell communication)的角色以及醣蛋白修飾及分析所面臨的挑戰。接下來的3天議程內容包含醣質體學(glycome)、神經及幹細胞發育之醣生物學、醣分子合成及交互作用、訊息醣生物學、醣工學(glycoengineering)及病原菌辨識醣生物學等。

由於筆者實驗室目前致力於微生物多醣、醣脂質的生物活性及結構鑑定分析,以及醣水解酵素活性探針的應用,因此針對幾場微生物的醣生物學專題演講特別感興趣。首日,台灣陽明大學及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教授,受邀於衛星會議中發表登革熱病毒的潛在治療標的CLEC5A/MDL-1受體。此受體為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成員之一,表現在巨噬細胞上,登革熱病毒會與此受體結合並刺激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的細胞激素,造成發炎反應。研究團隊也製造出CLEC5A的抗體,想藉由抗體抑制受體與病毒結合,達到治療目的。研究團隊並以老鼠實驗模式成功抑制了登革熱病毒感染後的發炎反應,老鼠康復後,體內也沒有殘存的登革熱病毒,這對於未來研發登革熱疫苗是一大突破。

Lora V. Hooper教授發現了老鼠小腸上皮細胞及潘氏細胞(Paneth cells)會表現一種抗菌的C型凝集素RegIIIγ,相同的凝集素家族在人類也發現,稱為HIP/PAP。此2種凝集素會結合腸道菌上的peptidoglycan,且可有效殺死格蘭氏陽性細菌,殺菌機制為直接破壞細胞壁而非利用宿主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實驗顯示調控RegIIIγ表現是藉由腸道潘氏細胞接觸到細菌後引發宿主MyD88 dependent Toll-like receptor訊息傳遞路徑所產生。

Tanara L. Doering教授致力於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多醣莢膜的生合成路徑研究,新型隱球菌是一種具有多醣莢膜的酵母菌,其莢膜主要由2種多醣組成,分別是glucuronoxylomannan(GXM)及galactoxylomannan(GalXM)。他們建構一個SAV1(secretion-defivient and accumulated vesicles)蛋白踢除的新型隱球菌,這個突變株在進行分裂時造成胞內許多後高基氏體小囊泡累積在前端,以抗莢膜多醣抗體染色並利用免疫電子微鏡技術觀察到GXM多醣大多累積在囊泡當中,這證明新型隱球菌的莢膜多醣在細胞內合成並藉由外釋作用(exocytosis)分泌出來。除此之外,他們也找出參與多醣生合成的木糖轉移酵素Cxt1p(xylosyltransferase),進行突變之後發現,GXM及GalXM多醣結構遺失了非還原端的β1,2-xylose糖分子,動物實驗證明突變株可降低老鼠感染率,這說明木糖分子在致病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Jamey D. Marth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肝臟Ashwell-Morell receptor(AMR受體)的配體(ligand)是凝血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小板。當老鼠感染肺炎鏈球菌後,此菌所表現的唾液酸酶會加速水解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上的唾液酸,使得AMR受體加速清除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過低的情形。他們的研究大大增進了我們對細菌唾液酸酶的認識,也提升了唾液酸酶在細菌致病過程中的重要性。 
 
醣質科學的發展,從植物凝集素、人類血液、罕見疾病到微生物致病機制,逐步讓科學界瞭解醣質的重要性。此次年會的題材增加了少見的幹細胞、發育及神經醣質生物學,足以說明醣質科學還有廣大的研究發展空間,非常值得研究人員參考。除了大會的演講之外也有多達244篇的學術海報,筆者的研究主題是利用活性探針偵測致病菌中唾液酸酶的活性,進而探討唾液酸酶在致病過程中的重要性,此次亦將2008年一年的研究成果於此會議中做壁報展示,引起一些研究學者的興趣,並交換意見。海報會場交流十分熱絡,一些實用的醣質分析技術詢問度非常高,藉由與各海報作者面對面實際討論,對於日後研究有莫大助益。此學術會議從1996年舉辦至今,每年都有豐富且吸引人的題材,有助於醣質研究題材的啟發。

本次會議參與的學者大部分以歐美國家及日本的研究人員居多,中國大陸與會的人數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台灣擁有豐富的醣質研究經驗與優秀的研究成果,應鼓勵年輕研究人員及學生踴躍參加,經由國際間的交流分享,吸收技術新知並開拓研究題材,增加競爭力。國內的學術研究單位也應與國際接軌,主動發送國際各大學會及研討會訊息,並鼓勵發表研究論文成果,真正達到國際學術交流的目的。
《文/圖: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呂君萍博士後研究員;計畫名稱:唾液酸酶及固醇硫酸酶活性探針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計畫編號:PD9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