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2 期

院務紀事
本院防災自衛編組人員訓練已於5月12日圓滿舉辦
Completion of 2009 first round NHRI disaster rescue brigade training


本院總務室與環境暨職業安全衛生室於2009年5月12日共同辦理98年上半年度防災自衛編組人員訓練,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自衛消防編組:員工在10人以上者,至少編組滅火班、通報班及避難引導班;員工在50人以上者,應增編安全防護班及救護班」。此次課程包括:緊急應變設備簡介、SCBA空氣呼吸器、A級防護衣設備說明與介紹、滅火器與消防栓之實際操作演練,以下摘要有關化學品洩漏之緊急應變設備。

有關化學品緊急應變措施,平日處理人員都應定期接受過訓練,課程應包括化學品危害認識、個人防護具認識及洩漏處理程序認識。人員訓練的部份應著重:(1)了解使用物質的特性及其危險性、(2)洩漏時應採取的步驟與不該做的事、(3)應通知單位的電話號碼、(4)急救用品所在。

有關化學品危害之認識,平常在實驗室的人員都應該預先注意化學物質包裝上之安全警語,對於環境中常接觸到的化學物質,可由「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勞工安全研究所網站:http://www.iosh.gov.tw/Msds.aspx進行查詢),或聯合國化學品編號(UN number,參見維基百科說明http://en.wikipedia.org/wiki/UN_number)預先瞭解可能產生的化學品安全問題,並應擬定「風險管控行動計畫」及「緊急應變計畫」。

為預防化學品緊急事件,單位中應該常備緊急處理設備及防護具,包括A級防護衣、C級防護衣、面具及濾毒罐、洩漏處理工具、洩漏處理車、吸酸棉/索等。目前國內的化學品防護具規格主要依據美國的防護規範,美國環保署(EPA)針對化學品暴露情況及對暴露情況及防護具的效能分為A、B、C、D四個等級,其相關狀況摘要如下。



表格中「有害物質濃度」指的是:30分鐘之內沒有離開洩漏現場,會對身體造成傷害;D級狀態之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指的是:一週工作40小時,一輩子不會受到傷害的濃度。防護衣的「正壓」指的是在密閉的防護衣中另有呼吸器提供空氣,「負壓」指的是必須由人員自己由防毒面罩吸氣,獲得空氣。

當有化學污染物洩漏狀況時,除了處理人員必須依照現場狀況穿戴相對的防護設備之外,針對實驗室之污染事件必須準備「化學洩漏處理車(圖二)」,處理較高危險的污染狀況。「化學洩漏處理車」中必須常備2位處理人員(通常建議2人以上一組)所需除污設備,包括:(1)2組半面式防毒面具、(2)2組綜合式濾罐、(3)2組護目鏡、(4)6組萬用吸液棉(PP材質,包括片狀、條狀(圍堵化學液流動)、枕頭狀)、(5)防化學物手套2雙、(6)還原樹脂(防堵漏洞用)、(7)堵漏繃帶(沾水後產生黏性,纏住管線漏隙用)、(8)廢棄物處理袋(放置除污後廢棄物,必須標示為污染性廢棄物,方便清潔人員識別,依照規定程序處理)。在進行主要除污措施之後,還需要使用清水將現場擦拭乾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進入有爆炸之虞的現場而必須帶手電筒進入時,要對手電筒開關時可能產生的靜電或火花,準備具有防爆功能的防護裝置。



有關化學品洩漏處理建議程序,請詳見圖三化學品洩漏處理程序。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一、二:本院工程專案小組趙亞平先生提供;圖三:冠安工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吳榮松經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