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瑜副研究員發表「Excess death in community reentry: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first-time drug offenders in Taiwan」。此研究評估過去第一次犯毒癮之成人由勒戒所釋放後3年內可能的額外死亡(excess death)風險及相關的社會人口學與司法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其死亡危險性從釋放後的第11-15個月開始增加;30歲以上的毒癮者及使用較強等級毒品者的死亡風險加倍;毒癮者隨即入獄者死亡率較低。相關的社會人口學與司法指標將可提供司法、醫療與社會福利制度之參考。
廖定烈合聘助研究員與陳嘉祥合聘研究員的團隊進行物質成癮的表現型與基因關聯研究,收集國內使用高度成癮物質者約280名個案,進行臨床資料收集、精神疾病共病性評估、衝動性評估、神經心理測驗評估等,並採集DNA與正常對照組進行OPRM1、DRD2、ENO2及OPRL1的基因關聯研究。結果顯示以OPRM1、DRD2進行tag SNP genotyping,統計上無顯著差異;而以ENO2與OPR1 進行tag SNP genotyping,統計上達到顯著差異(包括ENO2的rs11064464、rs3213433、rs10849541以及OPRL1的rs6090043及rs2229205);物質成癮的臨床表現型顯示出個案相當程度的異質性。
羅爾維助研究員發表之「study of cardio-physiology and heredity in heroin addition an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說明即將進行的研究內容,其團隊預計在4年內招募300名初次接受美沙冬治療的海洛因成癮者與600名性別與年齡相符的對照組,研究海洛因成癮者的心臟異常普及率及海洛因與美沙冬時間與劑量影響,以及心臟異常,成癮行為與美沙冬治療結果的candidate基因角色。
陳嘉祥合聘研究員與廖定烈合聘助研究員以「Molecular Genetic Study on Addition」為題,發表其研究團隊在成癮分子遺傳學研究成果,以辨識成癮復發之風險基因,協助成癮治療並防止復發。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多個可能造成成癮復發的生物標記基因和成癮發病的基因,這些成果將有助於開發治療與預防成癮之新藥。
衛生署八里療養院黃正誼醫師與本院廖定烈合聘助研究員及王聲昌助研究員共同發表「美沙冬對海洛因成癮個案衝動性改善之探討」,對符合DSM-IV海洛因成癮診斷之98名男性實驗組個案及強迫戒癮之99名對照組成癮男性,以巴氏衝動性量表(BIS)、Stop Signal Task(SST)心理測驗及Immediate Memory Task/Delay Memory Task(I/DMT)心理測驗,評估美沙冬對成癮個案衝動性的影響。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服用美沙冬之成癮個案其衝動指標SSRT明顯較短,表示美沙冬可改善(抑制)某些衝動行為,且由實驗組SST及I/DMT測驗的平均反應時間(MRT)及平均反應速度均較短,表示美沙冬的衝動抑制並非來自藥物的鎮定效果,也並非侷限於單一衝動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