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1 期
研究發展 存活素藉由穩定微管蛋白聚合物化解微管穩定破壞劑的治療效果
Survivin counterac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crotubule de-stabilizers by stabilizing tubulin polymers 存活素(survivin)是一種具有雙重功能的蛋白質,它一方面可藉由抑制半胱-天門冬胺酸酶(caspase)阻止細胞凋亡(apoptosis)的發生,同時也可透過有絲分裂(mitosis)時穩定微管(microtubule)的作用來促進細胞生長。實驗已證明大量表現存活素會誘發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抗藥性,例如cisplatin(DNA損傷劑)及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微管穩定劑)等化療藥物;然而對於破壞微管穩定劑(microtubule de-stabilizer)如vinca alkaloid及combretastatin A-4(CA-4)相關等藥物而言,由存活素引起的抗藥性卻是較少被證實的。
此外,目前尚待瞭解的問題,是在以抗有絲分裂藥物處理癌細胞時,存活素對於執行胞質分裂(cytokinesis)及抑制半胱-天門冬胺酸酶活性是否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本院癌症研究所(癌研所)張俊彥特聘研究員團隊即以此為主題,評估當癌細胞面對微管穩定破壞劑所引發的細胞死亡時,存活素對其抗藥性及敏感度的影響。
BPR0L075是一種CA-4的類似物,可以引發微管的解聚合作用(de-polymerization)及後續半胱-天門冬胺酸酶依存性的細胞凋亡。為了要確認存活素及對微管穩定破壞劑抗藥性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團隊培養出一種由人類口腔上皮癌細胞(KB細胞)衍生而來的BPR0L075抗藥細胞株KB-L30,研究發現在此細胞株中,存活素有大量表現的現象,以siRNA降低存活素的表現,可以使KB細胞對BPR0L075的藥效更敏感,同時也可以回復 KB-L30對BPR0L075部份的敏感性。西方墨點法的分析顯示,調降存活素的表現可以破壞KB及KB-L30微管的穩定性,然而在以BPR0L075處理的KB細胞中,同樣的處理並不會強化半胱-天門冬胺酸酶-3/-7的活性,但對抑制存活素表現的KB細胞施以BPR0L075的處理,則會發現細胞凋亡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一種半胱-天門冬胺酸酶非依存性的細胞凋亡相關分子)具有從細胞質轉位進入細胞核的現象。
由此研究可以瞭解,存活素對微管的穩定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對半胱-天門冬胺酸酶的抑制則否。大量表現存活素會抵銷微管穩定破壞劑BPR0L075的藥效,這現象可能是藉由協助微管蛋白聚合物的穩定,而不是透過抑制癌細胞內半胱-天門冬胺酸酶的活性。除了與微管及半胱-天門冬胺酸酶依存性的細胞死亡之外,同時結合抑制存活素及處理BPR0L075也可以在有絲分裂的細胞啟動一類半胱-天門冬胺酸酶非依存性的細胞死亡。研究團隊認為合併微管穩定破壞劑及存活素的抑制劑,比起使用單一的抗有絲分裂療法會有更好的臨床表現。此研究已發表於Molecular Cancer 2009, 8:43(Impact Factor:5.362)。
《文/圖:癌研所張俊彥特聘研究員、張雋曦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