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期

會議報導
國內三研究機構舉辦98年度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二)
NHRI, Academia Sinica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ld joint conference on research progress(Part 2)


三、疫苗研發與製備技術
1. 登革熱病毒胜肽疫苗及其製備與使用方法(疫苗中心陳信偉副研究員、冷治湘副研究員、莊再成主任)
- 疫苗研發中心(疫苗中心)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登革熱病毒疫苗,主要以該病毒4種血清型之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s)的第三區塊(domain III)而設計的共有胜肽序列(consensus peptide sequence),以用於對抗多種血清型登革熱病毒之疫苗製備,此種疫苗能夠誘發中和抗體反應,相對現有技術沒有感染性問題,生產過程不需培養病毒,製程較安全。

2. 發展毒殺性T細胞表位為基礎的免疫治療(疫苗中心劉士任助研究員、陳信偉副研究員、冷治湘副研究員、莊再成主任)
- 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可透過其上的胜肽分子呈現外來抗原給體內T細胞受體(TCR)辨識,因此在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運用這些胜肽分子可作為免疫藥物來治療,誘發毒殺性T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應。此CTL表位為基礎的(epitopes-based)免疫治療平台技術是由疫苗中心研究團隊所研發,可以廣泛應用在人類常見的HLA,包括HLA-A2、HLA-A11、HLA-A24,用來開發癌症及病毒感染症之免疫治療試劑,因為不用操作病毒或細菌,較無製程安全性考量,也因為胜肽分子較容易合成、純化及分析,得到CGMP等級的產品。目前此平台技術已建立適當的動物模型可以模擬人的治療反應。

3. 新的脂質化序列在大腸桿菌表達融合之重組脂質蛋白質(疫苗中心冷治湘副研究員、陳信偉副研究員、莊再成主任、劉士任助研究員)
- 疫苗中心研究團隊以大腸桿菌C43(DE3)菌株建立此平台技術,利用表達重組脂質化抗原,結合抗原佐劑的功效,有機會建立新一代疫苗的核心技術。團隊研發出可有效提高重組脂質蛋白質產量的方法,再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將脂質蛋白(Ag473)或其N(氮)端含訊息基因的片段與抗原基因(E3)結合,生產融合的重組脂質蛋白質,此重組脂質蛋白已證實具免疫調節功能,可用來增加或調節抗原反應性。此技術可解決以往製程中不完全脂質化的情形,再加上團隊所找出將非脂質化抗原脂質化的訊息序列技術(美國專利申請中),可望大幅提昇預防性及治療性疫苗的產量,並可用於任何須提昇免疫反應的應用。

4. 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疫苗中心謝世陽經理、莊再成主任、林瑺玲、冷治湘副研究員)
- 脂化蛋白質抗原具有成為廣效性疫苗和佐劑的潛力。疫苗中心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個有效率的重組脂化蛋白質純化製程,利用特殊修飾後的層析膠體,在特定的操作條件下,可選擇性地吸附病原微生物的脂化蛋白質,再經過簡單的後續濃縮過濾與調劑程序,即可獲得符合安全性的使用純度,可有效提高其產量。再利用大腸桿菌生產廣效性重組次單元疫苗,疫苗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也較高。因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市場尚無類似產品與技術,因此團隊將其作為此技術的目標用途之一。前期產品已完成動物試驗,並證明具有優良的生物活性。

四、生物醫學工程技術
1. 磁共振(MRI)導引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醫工組張恕副主任)
- 由醫工組研究團隊所研發的MRI導引HIFU技術,可實現微創或無創腫瘤熱切除治療,以非侵入方式進行子宮肌瘤、乳癌、肝癌等之切除治療,以微小侵入方式進行攝護腺癌之切除治療,還可協助奈米抗癌藥物的輸送與釋放。此技術的特性是:(1)加熱焦點範圍很小,與其外圍的溫度有急遽落差,不會造成外圍細胞傷害;(2)在加熱至60-65℃以上時,蛋白質就會變性;(3)可立即殺死標的細胞,而不是誘發細胞凋亡(apoptosis);(4)為體外非侵入無輻射的切除技術;(5)可即時(real-time)監測精確的溫度變化;(6)產品可與大部分MRI機台整合,且成本較現有產品低廉;相關技術目前正進行6項專利申請中。

2. F1B-TMIR質體載體與基因轉殖鼠(醫工組林名釗助研究員;細研所邱英明副所長)
- 此質體載體(plasmid vector)與基因轉殖鼠(transgenic mouse)技術由醫工組與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細研所)共同研發。F1B-TMIR指的是專一於腦部表達之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1B啟動子驅動之複合影像報導基因(trimodality imaging reporter,TMIR),以此生產出基因轉殖鼠,可以廣泛應用於追蹤細胞之增生、分化、遷移、以及器官發展之機制及過程。具有多重影像報導基因之基因轉殖動物的細胞及組織,也可以供體外研究使用。此動物模型可以彈性地選擇螢光、冷光或核醫影像平台作為研究工具,或是結合各種影像成像系統之優勢,同時運用多種成像系統來觀測與互相驗證,可作為藥物篩選平台或是膠狀母細胞瘤(glioblastoma)、神經退化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種腫瘤研究的細胞模型,具備廣泛應用性。



3. 超奈米微晶鑽石薄膜誘導神經幹細胞的分化(細研所邱英明副所長、陳盈潔博士、李東慶、清大材料系戴念華教授)
- 此技術由本院細研所與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共同研發,利用經過氫氣或氧氣電漿改質超奈米微晶鑽石(ultra-nano-crystalline diamond,UNCD)薄膜作為培養神經幹細胞的載具,神經幹細胞的成長、延展及分化都較在普通培養皿者好上數倍,有較佳的生物相容性、化學穩定性、及蛋白質吸附性,同時也可以透過半導體微影製程做成不同的微結構,應用在受損神經系統之治療及組織工程上。

4. 新穎的生醫材料應用於周邊神經創傷之修復(細研所邱英明副所長、中興化工所徐善慧教授)
- 此技術由本院細研所及中興大學組織工程與幹細胞研究中心共同研發,結合化工薄膜製程中的相轉移、微米翻印及高分子加工技術,搭配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或藥物控制釋放等技術,加工成的薄膜及神經導管在單獨使用時可視為醫療器材,加入細胞後可作為組織工程醫療產品,還可作為攜帶幹細胞或生長因子的載體。此技術所使用的生物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已經美國FDA認證,符合安全性要求;以此材料利用溶劑法製作薄膜,程序簡單,製程時間短,生產相關機台與工業界使用者相容性高,方便大量生產,應用潛力高。

此次發表會之相關議程可參考(議程網頁),對於本院發表之成果有其他問題者,可聯繫本院技術移轉室聯絡人員劉邦熙先生,電話:037-246166分機33207。
《文:編輯中心吳萃慧整理;圖:技轉及育成中心;審校:技轉及育成中心謝興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