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7 期
健康知識 高齡者的身型比體型更能預測死亡率 Body shape rather than body size may better predict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隨著老化所帶來體型及結構上的改變,身高減縮、肌肉流失被脂肪取代,或是因疾病、衰弱症狀而造成的體重減輕都會影響高齡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例如由70歲增長至80歲所造成的身高縮減,會使人體平均BMI出現假象性的增加(artifactual increase),男性平均增加1.5kg/m2 ,女性平均增加2.5 kg/m2 (Am J Epidemiol . 1999;150:969-977)。這使有些學者質疑以BMI預測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的研究,BMI是否是測量高齡者肥胖程度的適當指標,尤其是用在那些身體功能良好,體重較不可能減輕的高齡族群更值得商榷。
10月份的Annals of Epidemiology 期刊有一篇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Karlamagnla博士研究團隊發表的文章,他們比較3種肥胖測量指數:BMI、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WC)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預測肥胖但仍身體功能良好的高齡者與全死因死亡率的關係。研究團隊由「MacArthur Successful Aging Study」4000多名70-79歲行動能力佳的受試者的縱向研究資料中,篩選出1189名符合此研究身體功能與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ing)要求的受試者,進行其12年資料的追蹤分析。在比例風險回歸校正性別、基準線年齡、吸菸習慣後,發現只有腰臀比與全死因死亡率有關聯(圖一),女性腰臀比的增加與全死因死亡率呈正比,而男性則是在腰臀比大於1.0之後才與全死因死亡率呈正比。
雖然研究團隊也認為全身性肥胖是為了對抗一些急性疾病而提供的營養儲備方式,這些軟組織填充在身體各處可保護高齡者避免跌倒造成的傷害,例如髖部骨折引起的死亡率;然而,中腹脂肪(central fat)除了會增加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風險外,也會增加身體末梢的周邊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釋放促發炎細胞激素,造成心血管疾病。
BMI主要用來顯示全身性肥胖程度,然而身高縮減、肌肉流失及被脂肪取代都會影響BMI值,因此BMI值並不適合用來顯示高齡者的肥胖程度;因此用來測量腹部脂肪量的腰圍(WC)及腰臀比(WHR)應該比BMI更能準確地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腰臀比不止能測量軀幹肥胖,也能反應出內臟脂肪(visceral fat)和肌肉(特別是臀部肌肉分佈的狀況,因此比腰圍與BMI更能顯示與老化所衍生的肌肉流失和局部脂肪分佈改變(alterations in regional fat distribution)程度。
簡而言之,蘋果身型或中廣型身型高齡者因脂肪堆積在腹部,比起梨形身形脂肪堆積在下半身者更容易有健康問題;因此,奉勸身體肥胖者要想辦法去除多出來的游泳圈啊!
參考資料:
1. Preethi Srikanthan, Teresa E. Seeman, Arun S. Karlamangla. Waist-hip-ratio as a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high-functioning older adults.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009; 19:724-731
2. Pear vs. Apple in Older Adults. Cancer Research Update 2009-09-16 (Issue 27).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期刊封面》
Copyright (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