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9 期

健康知識
環境與兒童健康相關世代研究
A cohort study on child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兒童的健康與生活習慣,皆與家庭、生活地區環境、學校、附近職業環境等息息相關,這些社會環境的改善與良好狀態的維護是兒童健全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改變,一些新的化學物質與新型機械推陳出新,帶來了快速、便利與舒適,與此同時,各種健康危害也衍生而出。因此,世界各國皆致力於瞭解影響健康生活的有害化學物質,以期能去除影響子代之發育與發展相關之環境因子。

日本衛生學會(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ygiene)2008年3月召開的第78屆日本衛生學會總會,以「環境與兒童健康相關世代研究的現狀與議題」為主題,探討環境因素對子代影響之相關議題,介紹日本執行的2項世代研究:「東北地區世代調查」與「北海道環境與兒童健康相關研究」。

胎兒與嬰幼兒的器官都很脆弱,對周遭環境因子的感受性極高,容易因環境暴露而影響健康,例如神經毒性物質(鉛、甲基汞等)的暴露會造成終生健康的影響,而若於妊娠過程中暴露多氯聯苯(PCBs)或戴奧辛類等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母體內分泌,進而影響兒童之生長與發育。各國相關政府單位對環境中有害化學物質之暴露濃度皆訂有最低可容許濃度,偶而因接觸有害化學物質而需臨床醫師與臨床檢測的案例也時有所見,然而兒童因暴露有害化學物質而引發內分泌異常並進而影響健康的相關研究不多,因此日本近年來大規模地進行出生世代研究。

2009年出刊的「日本衛生雜誌」第64卷第4期即是第78屆日本衛生學會總會之後所整理出刊的「環境與兒童的健康相關世代研究之現狀與議題」特刊。特刊中共收錄5份研究報告,分別是:「東北世代調查與暴露評估」、「遺傳感受性之重要性:抽菸母親對胎兒發育及其影響」、「環境與兒童的健康相關世代研究:兒童發育評估之議題」、「前瞻性出生世代研究的現狀與議題:北海道之環境與兒童健康相關研究」與「兒童環境衛生之流行病學研究:影響兒童發育之環境危險因子」。

「東北世代調查與暴露評估」主要探討孕婦生產前後暴露於持有性有機污染物(POPs)對日本兒童生長與發育的影響,受試者為妊娠22週以上於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於宮城縣2所醫療機構受檢的婦女,除了採集母親血液、臍帶血與母乳之檢體,並收集母親授乳期間之膳食、育兒環境、社會經濟、母親之吸菸與飲酒習慣等資料;兒童之生長狀況追蹤則於出生第3日開始採用Brazelton新生兒行為評量測驗,之後分別以不同量表定期追蹤檢查視力、生長狀態、行為、知能、電氣生理學等。由高解析度氣相層析/高解析質譜儀(High-resolution gas chromatography /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HRGC /HRMS)測定母體血液、臍帶血與母乳中POPs濃度的結果顯示,母體血液、臍帶血與母乳中所累積的POPs濃度具有高度相關性,體內化學物質組成也具高度一致性;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母親的年齡、產子數與攝食魚類等皆會影響母親體內PCBs的濃度。綜合上述結果,該研究建議應盡快思考降低女性體內POPs含量之策略。

「前瞻性出生世代研究的現狀與議題:北海道之環境與兒童健康相關研究」涵蓋了2個世代研究:以整個北海道地區為研究範圍的大型世代研究,以及以醫院為基礎的小型世代研究。大型世代研究始於2003年,結合了北海道地區40家婦產科醫院與診所,預測先天畸形的盛行率,並以懷孕婦女為研究對象,探討先天異常與環境危害因子的相關性。小型世代研究始於2002年,受試者為札幌地區產科醫院的懷孕婦女,研究環境有毒化學物質(例如PCBs、戴奧辛、POPs與重金屬)與嬰兒與兒童之健康關係,檢測項目包括出生時身體的大小、神經行為發育、甲狀腺功能與免疫系統等。此2項世代研究目前仍在持續追蹤,初步分析結果顯示,葉酸值低、孕婦吸菸與基因多型性之交互作用等皆與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有關,而孕婦暴露戴奧辛與PCB類物質,對新生兒之神經發育確實有負面的影響。此份報告特別提出世代研究運作上的幾項重要議題,包括流行病學與統計、環境化學物質暴露評估、資料收集與保存等專業人力議題、長期追蹤所需經費議題、資料管理議題等。讀者可由「日本衛生雜誌」瞭解更多研究內容。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編譯;圖片來源:日本衛生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