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3 期

研究發展
早發性藥物使用與藥物依賴性危險
NHRI researcher examines the early-onset drug use and risk for drug dependence problems


研究證實成年期之前開始使用藥物所顯現的藥物問題相當快速,並建議延緩(或防止)初次藥物使用年紀可以減少藥物依賴症候群的發生。截至目前為止,除了酒精與香菸,鮮少研究致力於探討早發性非法性藥物使用議題,且多未考慮干擾因子,然而,藥物不當使用的長度與時期皆是探討藥物依賴性相當重要的議題。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陳娟瑜副研究員以九大類非法藥物為主題,嘗試評估青春期早發性藥物使用對藥物依賴症候群臨床症狀表現危險性的影響;該研究的分析釐清了一些青春期初發與成年期初發之藥物使用者在初發後24個月內出現的特定問題。

研究的資料來源為美國全國藥物濫用及健康調查(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NSDUH),主要為聯邦年報提供藥物使用盛行率之預測及藥物不當使用之相關。每位受試者經由電腦協助訪視收集了一系列有關非醫療用途藥物的使用與其臨床症狀的標準調查項目(例如:獲得亢奮、食用總量超過處方),透過這些項目可以得知藥物使用的「新個案」,所謂藥物使用的新個案指的是距第一次非醫療用途藥物使用的24個月內者;根據NSDUH的資料,一共有5,547位新非法藥物個案,並以藥品類別分析年齡(小於17歲、大於或等於18歲)分佈。


a 基於廣義線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s)與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 Estimation Equation, GEE)得出之風險比估計RR,並估計95%信賴區間(CI)。參照群體:18歲以上之成年人
b 校正性別與種族
c Cannabis(大麻)包括:大麻煙、以印度大麻花及葉製成的麻醉藥、大麻油
d Cocaine(古柯鹼)包括:古柯鹼鹽酸鹽粉末、快克、鹽基性古柯鹼、古柯膏
e Hallucinogens(迷幻劑)包括:迷幻劑混合物(例如:LSD麥角二乙胺(具有幻覺與迷幻作用的藥物)、peyote佩奧特鹼(提煉自佩奧特仙人掌的致幻劑)、mescaline麥斯卡靈(威廉斯仙人球中含有的一種致幻性結晶生物鹼)與psilocybin迷幻藥劑裸蓋菇鹼),混合興奮劑迷幻劑(例如:Ecstasy搖頭丸、MDMA快樂丸),
f Inhalants(吸入劑)包括:亞硝酸戊酯、修正液、汽油液體、黏膠、油漆溶劑、輕於空氣的氣體、一氧化二氮、噴漆或其他對心理或精神有顯著影響的液化氣體噴霧以及phencyclidine(天使塵)
g Analgesic drugs(止痛藥)包括:處方解痛劑(例如:可待因、氫羥腎上腺皮質素、美沙冬和嗎啡)
h 濫用的定義為「額外醫療使用」:藥物或內服藥的使用而引起亢奮,超過處方標準,除了處方者提供之適應症藥品之外所提供的,或是其他超過處方範圍核可的
i Anxiolytic medicines(抗焦慮藥物)包括:安定diazepam、安寧meprobamate以及新的非巴比妥類混合物
j Stimulants(興奮劑)包括:甲基安非他命、安非他命、派醋甲酯與右旋安非他命,或非古柯鹼之興奮劑


分析大麻類的藥物新發生使用者資料可以看出,青少年時期開始使用者之臨床症狀為相對應成年組的2至4倍(粗估的相對危險性為3倍);分析吸入劑類也呈現類似的結果,其相對危險性為3.2倍;分析其餘的藥物顯示,青少年新個案之臨床症狀與相對危險性略高於相對應成年期;在校正性別與族群等共變項後,結果並無重大改變。青少年時期即吸食大麻者,皆很快地出現臨床症狀;而青少年時期吸食古柯鹼者,最為明顯的臨床症狀為情緒問題與活動力降低;分析抗焦慮藥物的結果可以得知,對青少年最嚴重的問題是無法維持在有限食用範圍內,其相對危險性高達13.3倍。比較18歲前後的藥物使用者之藥物依賴性,發現青少年藥物使用者的危害最明顯的是藥物殘留並且影響了行為或神經適應的問題,例如需要更多藥物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早發性藥物使用會反映暴露於不願分享的環境或周遭的因素,使得他們更快速地置身於藥物使用的環境之中,例如家庭用藥習慣或藥物常模或社區的藥物可獲性等的環境因子。

NSDUH的大量資料確實提供了瞭解藥物濫用的全美資訊,然而這樣龐大的資料仍有其限制,包括受試者自我提報的可信度,全國性的代表性調查抽樣架構與招募計畫的品質極高,但受試者並不包括12歲以下的孩童,然而10至11歲的孩童為潛藏性的意外攝食藥物者。NSDUH最近也釋出更新全國調查資料,也許需要更多的臨床與臨床前試驗以深入瞭解藥物使用所引起的各項臨床特徵之機制。此篇文章已發表於Addictive Behaviors (2009, 34: 319-322)。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陳娟瑜副研究員;圖: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