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報導 第15屆歐洲癌症聯合年會暨第34屆歐洲腫瘤醫學會心得報告 Report on ECCO 15 - 34th ESMO Multidisciplinary Congress
歐洲癌症聯合年會(the joint European Cancer Conference, ECCO)與歐洲腫瘤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長久致力於改善整個癌症歷程中的癌症照顧,並於近年成功舉辦ECCO與ESMO聯合大會,今(2009)年為第15屆ECCO暨第34屆ESMO大會,同樣提供了一獨特的歐洲論壇,讓基礎醫學與臨床的腫瘤學家、流行病學家以及腫瘤專科護理人員得以發表其最新的研究結果。
在海報研討會中,本院劉滄梧醫師、長庚醫院陳仁熙與王宏銘醫師、陽明大學吳肖琪教授及洪燕妮博士共同發表主題為「腫瘤科醫師對2001-2006台灣癌症已故者的末期照顧品質(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 between medical oncologists and other physician specialists for Taiwanese cancer decedents, 2001-2006)」的研究結果,此篇以全民人口為基礎的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台灣腫瘤科醫師與其它專科醫師對癌症臨終照顧品質的不同處,結果發現二者有顯著差異。回溯癌症已故者在其生命最終的一個月裡,由腫瘤專科醫師照顧比其它專科醫師照顧,接受化學治療和超過14天的住院的可能性較大,運用急診室就診、接受加護病房醫療照顧以及進行心肺復甦術、氣管插管與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次數較低,此篇研究結果將發表於Oncologist 2009年第12期。
筆者在這次會議上參加的一場討論會中發現挪威有一個更廣泛的癌症登記系統(Cancer Registry of Norway),可記錄以全人口為基礎的全民癌症資料,其所收集的資料內容,已遠超過傳統的診斷、期別、治療與生存/死亡的資料,同時併入許多的癌症個人和家庭經驗,這樣的登記系統可彌補我國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資料的不足,可作為未來台灣癌症健康照顧資訊系統建立時的一個參考方向。運用挪威的癌症登記資料庫,來自該國的Dr. Astri Syse報告一個主題為「兒童癌症是否會影響父母的離婚率?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全民研究」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兒童發生癌症可能造成父母心理壓力和照顧負擔,進而對父母的人際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導致這些夫妻的離婚率上升。
Dr. Syse的團隊使用挪威的癌症登記、中央人口登記(the Central Population Register)、稅務登記(the Directorate of Taxes)與人口普查的資料,運用平均離散-時間風險回歸模式(means of discrete-time hazard regression models)比較4,524對罹患癌症兒童的父母以及對照組夫妻(基本人口學特質相似,但非癌症兒童的父母)之離婚率,發現整體上不論小孩罹患的是何種癌症,都與父母的離婚率增加無關,但若小孩罹患腎臟癌症(原發性Wilm's腫瘤),其父母離婚風險則有增加的趨勢(odds ratio(OR)=1.34;CI: 1.00–1.81)。此外,而兒童的年齡、診斷出罹病後的時間長短以及疾病進展、甚至是兒童因癌症而死亡,都不會影響離婚風險,但是母親具有高中以上的教育程度者,其離婚率則有顯著增加的趨勢(OR=1.19;CI: 1.05–1.36),尤其是在小孩初步被診斷罹患癌症後,父母離婚風險有特別增高的現象;會造成離癌兒童父母離婚率增加的其它危險因子尚有:兒童罹患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罹癌年齡在5-9歲以及兒童死亡。
母親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者離婚率顯著增加的原因可能因為教育程度較高的母親有較高意願離家工作,因而增加其在家照顧兒童的負荷,導致夫妻間壓力與衝突增加,使離婚率顯著提昇。此外,亦有與會者提出一有趣的問題:「父母離婚或父母仍維持親密婚姻關係的癌症病童之存活狀況有無差異?」, Dr. Syse表示在她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探討此問題,但未來將納入探討。在此報告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挪威癌症登記所收集的資料內容,已遠超過傳統的診斷、期別、治療與生存/死亡的資料,他們亦同時併入許多的癌症個人和家庭經驗,而我相信此應是未來台灣癌症健康照顧資訊系統建立時的一個參考方向。
在有關癌症負擔議題的會議中,發表的專題包括:(1)歐洲癌症最近趨勢:自1990年後針對17個主要發生部位的癌症,綜合探討其發生、存活與死亡狀況;(2)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3)癌症病人的心理衝擊。有關「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研究,來自瑞典的Dr. A. Leppanen指出,在歐盟每2分鐘即有一位病人被新診斷為乳癌,每年275,000位被診斷為乳癌的婦女中就有35%是小於55歲,12%是小於45歲,乳癌的高發生率,加上其發病年齡層較低,使得疾病所產生的主要衝擊不僅在病人的社會生活上,還影響她們的就業和她們當下與未來的經濟狀況。過去的研究顯示在罹癌前即有工作的瑞典乳癌婦女,當她們完成積極的癌症治療後,就會重返工作崗位。她們重返工作的狀況與治療種類、工作相關因素、生活滿意度及適應技能有關;對於那些未重返工作或將工作改為兼職的婦女,此工作性質的改變往往會讓她們的經濟狀況產生很大的改變,並會成為她們癌症治療上的負擔。對她們而言,最需要克服的困難包括需要在工作時數、醫療與個人需求間取得平衡。在台灣,隨著乳癌病人的存活率日益提高,許多乳癌病人已可成為長期的存活者,而我們的醫療照顧專業人員也應該更加重視與她們重返工作及癌症治療經濟負擔有關的問題,至於癌症治療的經濟負擔則不僅指癌症診斷後立即的治療花費,還應包括重新進入社會生活後長期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