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所推動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則以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upra Incubator Center, SIC)園區發展模式,在台灣島北中南各區進行醫藥研發工作,期望與產業界進行緊密合作。北部為南港生醫園區,以生技製藥為主軸;中部為竹北生醫園區,以醫材為主軸;南部為路竹生醫園區,以牙科與整型醫材為主軸。此行動方案在高階醫材方面,從2009年起將從研發到產品上市分四階段扶植醫材產業:(1)基礎研發之臨床前測試國際標準採認;(2)轉譯研究之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GLP);(3)臨床試驗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4)產品上市申請之優良製造規範(GMP)。黃博士認為,未來國家發展扶植這些生技產業時,最好能夠有效地將國家資源進行整合與串連,避免因為管理單位太多,使開發的技術片段化地進行,階段性計畫結束後無以為繼,既不利技術產品化,也不易與產業界銜接。
黃博士表示,國內醫療器材依據風險分類分別有各自的查驗登記審查準則(圖二),審查程序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十分類似,但多了廣告上的限制。審查時間則視審查產品的安全風險性而定,一般變更登記者約為30-60日,第二、三級者約為90-125天,通過率約為70%;新醫材則約要160天左右,通過率約為30%。未來配合TFDA之成立,新醫材查驗登記審查作業程序可能會有些微改變,對於非高風險性新醫材(De Novo Device),將考慮引入美國FDA之概念,簡化申請要求之資料(圖三),審查單位也會在把守安全、功效與品質之下,儘量加速審查。